郭某人是個喜歡講究實際的皇帝,但是在朝貢體係的構成之下,也要吃下這個啞巴虧。

    為了顯示中原帝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朝上國的大度,給這些國家的回禮基本上是倍之,或者數倍之。

    看起來的確是虧了,他們帶了一些普通的東西來,然後滿載而歸,這是虧了。

    但是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就不能簡單地從一次往來的經濟角度分析。

    這些東西換來的是君臣名分,是宗主國和藩屬國之間的名分,大義名分。

    郭某人一聲令下他們就要遵從的大義名分。

    從此以後,他們國家的所有統治者就要配上魏帝國的官印,他們就是魏帝國的臣民。

    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國格上不複獨立,從此以後就要遵從魏帝國的政治號召,跟著魏帝國的腳步走。

    官僚任命魏帝國不管,治理國民魏帝國也不管,但是他們的王位交接就必須要得到魏帝國皇帝的允許。

    他們不能私自決定王位交接,哪怕隻是走個程序,也要得到魏帝國皇帝的正式冊封,然後才算名正言順。

    得不到魏帝國皇帝的冊封,他們就是名不正言不順的白板國王,就不能服眾,誰都可以質疑,都可以反對。

    一旦他們的國王和魏帝國子鬧了矛盾,子一聲令下表示不認同他的國王之位,頓時,他的統治法理基礎就動搖了。

    他的國家內部就會不穩,他本人就會失去統治的合法性和正統性。

    那到時候誰要是跳起來反對他殺了他奪取國王之位,隻要繼續尊奉魏子是宗主,那也是合理合法的。

    這就是名正言順,這就是宗主權的意義。

    為了名正言順四個字,郭某人奮鬥了二十年。

    二十年的努力奮鬥,郭某人才讓自己站在了名正言順的巔峰之上,沒有誰比郭某人更加清楚名正言順四個字的威力。

    他們全部成為了魏帝國的藩屬國之後,不是那麽簡簡單單的就能賺錢了。

    魏帝國設西域都護府管轄他們,平常沒什麽,但是有什麽要緊的事情,他們都要聽從號令。

    比如哪個國不聽話了,惹魏國爸爸不高興了,那麽郭某人一聲令下,讓西域都護率兵討伐之,藩屬國們就要紛紛出兵,交給西域都護統領,去攻打那個不聽話的國。

    君臣大義名分的壓製之下,郭某人擁有討伐不聽話國的正當權力。

    西域諸國就算心裏害怕不滿意,也要跟隨,要派兵跟從魏帝國一起討伐這個國家,否則就是落人口實。

    那麽郭某人就有充足的借口和理由發起“平叛戰爭”。

    宗主國皇帝的命令你敢不聽?

    這是造反!

    應當立刻出兵討伐,平定,以維護朝上國的威嚴!

    這不是侵略,而是平叛戰爭,名正言順的平定叛亂的內部戰爭。

    這是魏帝國體係內的內部矛盾,而不是國與國之間的侵略征服戰爭。

    這很重要,這將決定魏帝國是一個王道之國還是一個霸道之國。

    顯然,王道之國的名聲聽起來好聽。

    管他實際上是不是這樣,反正史書上就可以這樣寫,無可辯駁。

    然後順利的把西域變成自古以來。

    大義名分這東西要是能用錢去買,郭某人就高興死了。

    那他至少能提前五年做皇帝,三十歲前就能黃袍加身建立魏帝國,比劉秀還要輕鬆,根本不用那麽辛苦的一番操作。

    又是打軍閥又是毀滅漢中央,各種陰險毒辣的計策都用出來了,然後還要從劉健屁股底下把皇位騙過來,還要搞大清洗把忠於漢室的臣子清洗一遍,殺一些人立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