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們知道,一個在意農業生產的政權是不會坑害本地人太甚的。

    隻要這個政權頒布命令讓他們恢複農業生產,就沒問題了,大家就安全了,這個政權不會坑人,不會害人。

    不僅如此,郭嘉還宣布,劉璋的財物全數歸還劉璋,各家各戶的私產不予搶奪,成都府庫所得到的戰利品取之於蜀中,用之於蜀中,將主要用於支持蜀中各地的戰後恢複和建設。

    這個消息再傳出來,很多人都不敢相信,都不敢相信一個用武力摧毀蜀漢政權的強大政權居然能做出這種事情。

    不搶奪財物就已經謝謝地了,不勒索豪強大戶簡直就是大的仁政,現在居然還要取之於蜀中用之於蜀中,還恢複蜀中建設,竭力幫助各地恢複農業生產。

    這……

    這難道就是傳中的王師嗎?

    魏國,果然是王道之國嗎?

    幾道政令一出,魏軍迅速獲得了成都的人心,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得到了蜀地的人心。

    這一係列的政策使得魏政權得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人心,在蜀中站穩腳跟,開始確立統治。

    最開始,成都就這樣被搞定了,但是蜀中那麽大,也不僅僅隻是一個成都。

    別的不,南中的軍隊和劍閣、米倉山的軍隊還在抵抗之中,他們要先解除戰爭狀態,並且整體投降,然後才算是結束了戰爭狀態,蜀中才能恢複安定。

    於是劉璋為了保全自己和蜀中的安穩,下達了十分嚴厲的詔令,嚴令南中軍隊、劍閣軍隊和米倉山軍隊立刻向魏軍投降,不得繼續抵抗,不得因為私心而毀壞蜀中大局。

    劉璋在四月十四投降,他的詔令在四月二十抵達了劍閣和南中,又過了幾抵達了巴西郡,送到了三處軍隊的手裏。

    南中的軍隊還好,隻是整軍北上,沒有進行抵抗,也沒和魏軍交手,得到命令讓他們原地待著別動,等著魏軍前去受降,他們就原地待著不懂,等著魏軍前來受降。

    劍閣和米倉山那邊就很難過了,因為他們都和魏軍交戰了。

    張任那邊還好,他那裏從始至終就沒有和魏軍大打出手。

    魏軍根本沒有在米倉山安排多少部隊,但是張任很謹慎,尤其是被調兵離開增援劍閣之後更是謹慎,半步不敢退,和出現在米倉山附近的魏軍保持對峙,魏軍不進攻,他也不進攻。

    得到投降的命令,張任大為悲憤,痛哭流涕。

    “我正要死戰回報陛下的恩德!陛下何故先降!待我戰死再降也不遲啊!”

    他防守的米倉山防線眼下還是安全的,所以張任特別不服氣,不願意認輸。

    張任悲憤不已,但是麵對劉璋的嚴令,他不敢違背,於是隻好哭著脫掉了盔甲,卸下了佩刀,離開了營寨,放棄了防線,率領七千部隊向魏軍投降。

    劍閣那邊,吳懿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腦袋是一片空白,耳邊隻剩下嗡文聲音。

    但是吳懿對於此戰的感受比張任要深一些。

    因為張任那邊就沒怎麽打起來,他麵對的隻是一支魏軍偏師,人數不多,隻是對峙,鉗製兵力,沒想著走米倉道。

    而吳懿麵對的是漢中方麵軍的主力,關羽是真的想要突破劍閣進入蜀中的。

    新式武器的使用讓劍閣守軍吃盡了苦頭,傷亡率極高,甚至遠遠超過了魏軍的傷亡,使得劍閣的防守舉步維艱。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