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了劍閣的地勢之後,關羽召開了軍事會議,由參謀仆射荀攸負責發言主持。

    關羽雖然不屑於荀攸的為人,不過荀攸手持節鉞,可以節製他,他也不敢對荀攸無禮。

    荀攸一路上觀察地勢,通過法正和鄧芝的講解,他了解到劍閣的險要和關鍵,意識到這是一場並不容易打開局麵的戰鬥。

    所以在軍事會議上,荀攸要求諸將戒驕戒躁,絕對不能因為失去耐心而強行進攻劍閣關城。

    “劍閣關城之險要,諸位都已經看到了,就目前來看,這不是一場可以速戰速決的戰鬥,對於劍閣關城的防務,還有防守力度,我等都不甚明了,為了避免大軍出現太高的傷亡,試探性進攻很有必要。”

    荀攸如此建議。

    關羽沒有反對,點頭認同,諸將也點頭認同。

    眼下大軍的重型武器投石機還沒有運送抵達,就算運送抵達了,就劍閣關城的那個狀況,估計投石機的壓製也很成問題。

    更關鍵的是進攻麵太過狹窄,比起大多數的城池都要狹窄的多,而且還沒有多麵可以攀登。

    因此魏軍諸將一致認為應該先進行規模試探性進攻,感受一下蜀軍的防禦強度,然後再商討其他的戰鬥策略。

    於是二月十三,關羽部將楊秋率領一千精銳對劍閣關發起了試探性進攻。

    吳懿親臨關城,親自指揮,利用關城防禦體係對魏軍進行迎頭痛擊。

    一時間蜀軍萬箭齊發,箭如雨下,魏軍被徹底壓製,寸步不得前進,若不是盾牌堅實,盔甲精良,魏軍必然會遭遇到巨大的損失。

    楊秋前進到一定地區之後便無力繼續前進,隻能退卻,關羽不滿意,還想再試探,於是曹休請戰。

    親族將領曹休雖然年輕,但是素來以敢戰勇猛著稱,更是被郭鵬親自帶在身邊指導用兵之術,在涼州立下過大功,在軍中頗有威望。

    關羽對曹休抱有很大的希望,希望曹休可以打開局麵,但是曹休帶領一千人馬進取,所達成的戰果卻沒有比楊秋好多少。

    這一戰從頭到尾,曹休都被箭雨壓製的抬不起頭。

    箭雨過於密集,蜀軍的防禦十分積極,魏軍頂著大盾也無法前進,最後被逼無奈,曹休隻能帶兵退卻。

    是役兩次進攻,魏軍有十三人戰死,三十一人受傷,傷亡不大,但是這次試探性進攻的結果卻讓荀攸關羽等魏軍高層麵色凝重。

    “沒想到蜀饒防禦居然如此嚴密,我等根本無法向前進,箭矢太多,防守過於積極,我軍若不結陣,推動大盾,根本就是寸步難行,而且箭矢過於密集,我軍人數越多,越有可能大量傷亡。

    而更可氣的是,我軍傷亡巨大,卻根本摸不著蜀人,難以還擊,蜀人沒有傷亡,我軍的傷亡卻十分巨大,強攻實在不是合適的戰術,我建議我們另尋方法,再去進攻。”

    曹休一臉晦氣,把自己的感受全盤托出。

    關羽麵色凝重,荀攸不話,鄧芝和法正麵麵相覷,龐羲大氣都不敢出。

    站在一旁的張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蜀人自然知道此戰對於他們的重要性,而且這條道路是從漢中通往成都的必經之路,而劍閣又是這條路的咽喉,他們必然用重兵防禦,我以為,這樣的防禦強度是正常的,與其強攻,不如等投石機到了,再想辦法。”

    曹休點零頭,支持張合的看法。

    “強攻肯定是不行的,傷亡會太大,損失會太多,我們受不起,但是如果等投石機來了,投石機的射程遠超弓弩,可以遠離蜀人防線攻擊,到時候必然可以帶來一些戰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