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會見,其實也就是正常的召見,沒什麽重大意義。

    隻是為了給荊州降臣們一些特殊的信心,讓他們放心的在洛陽做官,放心的加入統治階級,從而安定荊州。

    畢竟他們才是荊州的主人,劉琮從來就不是荊州的主人,隻是一個被外推的傀儡象征罷了,沒什麽存在價值。

    所以郭鵬先擺了一個姿態出來,要任命他們三人在洛陽太學做官。

    三人沒有回絕,齊齊下拜,奉詔,遵守郭鵬的命令。

    郭鵬滿意的點零頭,感受到了這三饒臣服姿態,於是又讓他們推薦一些荊襄之地的『優秀人才』,他『求賢若渴』,很希望得到荊楚之地的人才來輔佐。

    其實就是給他們一點甜頭。

    郭鵬也知道他們會推薦什麽人,主要君臣之間這種心照不宣是很有意義的,至少能有一個互相信賴的開局。

    果不其然,按照慣例,他們各自推薦了對方的子弟,對方子弟是多麽的優秀,他們看著長大之類的,一定可以為魏帝國和魏子效力之類的。

    總而言之還是老一套,隻是披上了一層外衣罷了。

    龐德公家族裏的優秀子弟比較多,司馬徽一口氣推薦了三個,分別是龐統,龐林和龐山民。

    龐統就不了,司馬徽將之稱為南國名士第一,甚至位次還在諸葛亮之上,號為鳳雛。

    龐林是龐統的族弟,而這龐山民不僅是龐德公的兒子,還是諸葛亮二姐的丈夫,是親戚。

    果然大家都是沾親帶故同氣連枝,同一個圈子。

    一旦這些人都在魏國中央做了官,立刻就能聯係起來,大家聚在一起,分分鍾拉起一支荊州幫抱團取暖,那麽新近投降的荊州人在中央就顯得不是那麽弱勢了。

    郭某人深吸了一口氣,微笑著點點頭應允了。

    對皇帝來,群臣絕對不能一團和氣,必須要有爭端和派係,派係越多越好,爭端也是越多越好,群臣分裂成不同的派係,才能體現出魏帝國海納百川,才能凸顯郭某人身為皇帝的重要性。

    不過。

    所謂的名士,不過如此。

    家族親緣,同鄉之誼,永遠是他們所倚重的。

    而在強權麵前,不懂得趨利避害的,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對於儒門這些講究入誓士子來,入仕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郭某人永遠不會缺乏人才。

    隻要讓士人認為,他依然不曾擺脫劉秀模式,依然與士人豪強共下,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不曾有任何改變,那麽郭某人就可以得到源源不斷的人才。

    而且隻要他活著,魏帝國就會蒸蒸日上,國力一比一強,至於他死了以後……他也管不了啊。

    但是,這可不是郭某人想要的。

    這些試圖在他的眼皮子底下結成關係網絡從而將他死死纏繞住的家夥們,全都是他的敵人。

    但是如何利用這些敵人發揮出他們本身具備的才能去辦大事,也是身為皇帝必須要掌握的本領之一。

    尤其是那些廣有名望而且真的有真才實學的人,郭某人還是願意用的。

    人家的精英教育真的不是蓋的。

    接受過精英教育的郭某人還是明白士族精英教育的厲害的。

    所以對於能和諸葛亮齊名,好像也的確有點本事的龐統,郭某人很感興趣。

    得知龐統等人隨著家中長輩一起來到了洛陽,郭鵬表示感興趣,想要見見龐統,於是便決定找個時間召見一下龐統。

    這時節皇帝召見臣民是一種莫大的榮耀,但是並不罕見,所以在洛陽驛館內居住的龐統得知自己要被召見,頓感激動,但是沒有失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