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這樣,大家紛紛點頭。

    然後劉表開口道:“襄陽距離南陽很近,距離房陵更近,眼下襄陽處在戰時最前沿,已經不是可以穩坐後方遙控全局的最佳地點了,房陵到襄陽,不過四百裏,騎兵晝夜奔馳,數日可到。

    古人過,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我想要將州治所從襄陽南遷到江陵,以此來確保州治所的安全,不至於將自身和諸位置於那麽危險的境地,諸位以為如何啊?”

    江陵也是荊州重鎮,西控巴蜀,北接襄漢,襟帶江湖,指臂江東,地處交通要衝,地位十分重要。

    劉表想要把州治所從襄陽南遷到江陵,從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戰略重點來看,其實並沒有什麽不方便的,因為江陵的交通經濟人口規模實際上也十分優秀,並不比襄陽差。

    周瑜和曹仁圍繞著江陵展開了一年之久的攻防戰,足以證明江陵是一座當世堅城,不輸給任何城池。

    但是也不是遷移就遷移的。

    襄陽相當於是劉表的首都,首都是遷移就遷移的嗎?

    地理位置,形勝,人口,交通,基建,經濟發展,遷移費用等等諸多需要考慮的因素,牽一發而動全身。

    遷都不是劉表換一個城市睡覺那麽簡單的事情,圍繞著劉表和荊州的核心權力,大量荊州的重點任務、建設工程、人力物力財力和中心全都在襄陽,大家全部都在襄陽紮根了。

    這個時候你要遷都,要不要考慮大家的意見?

    除非你學董卓,強行遷都,用兵強迫大家遷都,那沒辦法,你兵多,你有理。

    或者是郭鵬,多次遷移治所,每一地都待不長,因為待不長,所以首都並非根深蒂固,還沒有圍繞著駐地展開多項工程,所以遷移也就遷移了,沒什麽大不聊。

    但是劉表不具備董卓和郭鵬的那種條件。

    他既沒有那麽強的兵力,在襄陽也待了將近十年了,襄陽作為荊州首府已經根深蒂固,要變更,就很不容易。

    除非有外力的強大的威懾,讓大家都如鯁在喉,不得不走。

    此時,就是這個時機了。

    不走,劉表連飯都吃不下去了。

    我想打,你們不讓我打,那麽好,就走,二選一。

    劉表把這個選項丟給了部下們,讓他們自己思量,讓他們自己去苟且商議去。

    反正情況就是這麽個情況,劉表自己對此也有深刻的認知,他能做到什麽,不能做到什麽,他都一清二楚。

    蔡瑁和蒯越等饒心裏也是一清二楚的,雖然把治所遷移到江陵去並不符合他們的利益,但是這似乎也是無奈之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