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而易見的是,袁紹並沒有準備好應付來自郭鵬的進攻。

    他的主力還在圍攻易京。

    這段時間內,幽州聯合軍已經將公孫瓚在幽州的勢力基本上拔除了,公孫瓚的從弟公孫範屢吃敗仗,損兵折將,已經退回了易京投靠公孫瓚。

    公孫瓚的野戰部隊損失殆盡,剩下一些沒有丟掉的城池也失去了外援,隻能據城死守,就和易京一樣,各方麵都無法相互支援。

    有人建議公孫瓚率領精銳部隊殺出城去進攻實力較弱的幽州聯合軍,將那些不願意投降的城池救下來,然後再集合軍隊反攻,則事情還有所為的可能。

    若是再不做出決斷,局麵一旦崩壞,就沒有希望了。

    可是公孫瓚貌似並沒有想要出兵征戰的想法。

    他將易京建造的越來越高,城牆越來越厚,護城河越來越深,他覺得這樣做就能牢牢的守住易京,讓袁紹無法進攻。

    因為不想再聽到壞消息,他甚至不允許有成年男子接近自己居住的城堡,隻準自己一人和女眷們生活,然後培養一些大嗓門的婦女用來傳令。

    疏遠了將領,疏遠了賓客,疏遠了士卒,當初那個所向披靡的白馬將軍好像已經死了一樣,不存在了。

    他的士兵們漸漸的不知道自己是在為誰而戰,為什麽要在這樣的絕境之中戰鬥。

    若不是公孫瓚屯田所得到的糧食很多,軍隊有飯吃,估計易京已經崩潰了。

    袁紹集中兩萬軍隊猛攻易京,其後又增調了一萬軍隊攻打易京,又會同兩萬幽州聯合軍一起,增兵至五萬,連日攻打易京,弄得易京戰火紛飛,沒有一不在打仗。

    公孫瓚的士卒逐漸疲勞不堪,看不到未來的戰爭是無比絕望的。

    而隨著時間推移,那些原本指望公孫瓚來救援的城池也覺得沒有希望了,紛紛投降,調轉槍頭就來打擊公孫瓚。

    公孫瓚眾叛親離,再也沒有任何獲勝的希望。

    郭鵬出兵前夕,易京內還爆發了一場兵變,雖然被鎮壓下去了,但是這足以顯示公孫瓚的威望和統治力已經不足以讓士兵為他賣命了。

    士兵們不想再這樣絕望的打下去了。

    他們根本看不到未來,看不到勝利的希望,反倒是生還的幾率越來越渺茫。

    還能繼續打下去嗎?

    不能!

    他們也紛紛有了自己的想法,覺得需要靠自己給自己找些出路,於是促成了這樣的一次兵變。

    雖然沒有成功,但是在前線統兵的義卻已經明白,公孫瓚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了。

    於是義下令加緊猛攻的步伐,讓城內士兵絕望,引發更多的混亂,冀州軍和幽州聯合軍合兵一處,四麵圍攻易京,易京城牆岌岌可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