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生帶著他們上到樓上的時候,葉晨已經看到四位大人,一個孩。

    其中兩位看起來年紀和肖建生夫婦差不多,另外那兩位年輕夫婦應該隻有二十多歲,然後就是一個六七歲的孩。

    在老家的普遍結婚得早,自然不像現在肖雨晴已經過了三十,還沒有孩子。

    “葉晨,這位就是老吳。”

    “你好。”葉晨和他們打招呼道。

    葉晨在中醫界的知名度非常高,再加上,因為肖建生夫婦的原因,他們更清楚這位年輕人。

    不過,現在倒是第一次親眼見到這位年輕人。

    葉晨走過去,看到這個男孩六神無主,雙眼沒有一點神采。

    “孩什麽時候這樣的?”

    “年初三那晚,在廣場上看放煙花,然後回來就那樣了。”那位年輕少婦道。

    看煙花?

    現在全國的大城市,城市都禁止放煙花炮竹,都是在一些允許的地方才可以放。

    像農村,一些寺廟道觀,或者宗廟那些。

    另外就是政府規劃可以統一放煙花的地方。

    在這裏附近,允許放煙花的地方,就在那個廣場上,因為是過年,許多人都想看煙花,所以,這年輕夫婦就帶著兒子過去看了。

    沒想到,看完煙花回來,發現這孩就不對勁了。

    “請人喊魂了?”

    葉晨問道。

    像這種丟了魂,一般情況下,在農村,那些村民肯定會請一些神婆,道士喊魂的。

    有些起到效果,有些沒有起到效果。

    “我們年初四那就請了一位很厲害的神婆喊魂了,但是沒有什麽用,帶去縣城人民醫院看了,醫生孩子沒有什麽事,隻是被煙花炮竹聲嚇到,過一段時間就好了。”還是那位年輕少婦道。

    喊魂是舊時的一種叫魂儀式。

    孩子因驚嚇而鬧病,在科學醫術不發達的時代認為“丟了魂”,就給孩子喊魂。

    其方法將孩子抱到床跟前,點燃一支香,插在床頭跟前,或插在掃帚柄上,祈求床公床婆或掃帚娘娘將失去的魂叫回來。

    “喊魂”的人一手拿著一隻碗,碗口用火尾頭紙蒙著,另一手拿著飯勺子,用飯勺子敲一下門坎,叫聲孩的名,然後再用飯勺子舀點涼水,倒在蒙著紙的碗上。

    就這樣,敲呀,叫呀,倒水呀,直到看見碗內的積水中映出一個閃亮圓圈,就算“喊魂”成功。

    喊魂流行於全國各地,方法因地各異。在上海浦東地區,若孩白受到驚嚇,晚上睡覺驚哭時,便以為孩的魂魄被驚走,於是舉行豎筷叫魂儀式(在江蘇也稱為沾水碗),由家中年長婦女(孩子的祖母或母親)向灶神供香燃紙、磕頭禱告,求灶神左右。

    過了一會,取碗一隻置於灶台上,內盛半碗清水,再取筷枝並攏,放在碗中垂直豎立,一麵口中呼喚孩的魂魄回來,一麵從碗中抓水從上而下澆注筷子,至筷子在碗中穩立不動時,便以為孩的魂魄已喚回,即捧碗走到孩床頭,在其頭上轉圈,取出筷子放於孩的枕頭旁。

    民間以為如是孩子即可安穩睡覺。

    近代廣東東莞風俗,於簷下、床頭或受嚇的地方,燒幾支香及冥紙,將孩子衣服在火焰上方前後擺動,手拿菜刀或剪,在地上拍響,再將米粒撒向四方,口中呼喊:“東方米糧,西方米糧,南方米糧,北方米糧,四大五方米糧。某月某日某某(孩名)童年來歸啊!請到九玄女、接魄童郎,畀返某某肚膽來歸啊!”等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