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了,對麵的建虜,人數是多,可是,下到十五歲,上到五十歲的都有,加上還有大量外族,比如蒙古人,就這種兵力,根本就不能和以前的建虜精銳程度相比。

    所謂兵貴精不貴多,就如今兩邊的軍力對比,沒一個明軍將領怕建虜的。事實上,大明將士們也是不慌不忙,並不是他們知道了崇禎皇帝的計策,而是基於對自家戰力的信任,當然,還有對英明神武的皇上之信任。

    因此,在回答了崇禎皇帝的問話之後,所有將領們都在笑看建虜變傻的那一刻。

    而城外,怕明軍突圍的壓力下,建虜也真是豁出去了。體力勞動這種重活,糧食管夠,要不然也沒體力修築工事,沒幾,就挖晾深溝,兩道圍牆,算是把耀州驛徹底得圍死了。

    所有建虜都鬆了口氣,樂嗬嗬地等著耀州驛的明軍吃完糧食吃樹皮,吃完樹皮吃馬,吃人,最後投降。

    不過,多爾袞心中那種不妙的感覺卻越來越重。為此,他再三確認放出去的探馬,到底有沒有情況?

    可是,探馬的回報,是連蓋州盧象升所部都沒一點動靜,絲毫不見要增援接應的跡象。

    這個情況,讓多爾袞迷惑的同時,就更是有不妙的感覺。

    對此,多鐸倒是安慰他道:“明軍估計是看到我軍守備森嚴,因此不敢突圍,就在等著我軍防禦鬆懈的時候!”

    “但明軍為何一點動靜都沒有露出來,反而比我們還先修築好防禦工事,就好像怕我軍進攻一樣?”多爾袞聽了,還是心有不解道,“難道明軍看不出來,我軍是要用困敵之計,並不是要進攻的麽?”

    這個確實也是反常,不過多鐸還是有話回答道:“明國狗皇帝老奸巨猾,或許這就是他迷惑我們之舉吧?他做出姿態,就好像要堅守的樣子,可實際上,卻打著主意突圍,多少能增加突圍的突然性不是?”

    多爾袞聽了,好像覺得有點道理,但是,大清這邊問題也不少,最重要的,還是一件事情,便還是帶著憂慮道,“可我軍的糧草怎麽辦?恭順王那邊的糧食,還要應付大清過冬的。就算抓住了明國皇帝,能從明國換來糧食,可也要有段時間等待的,而我大清所有的糧食,都已經用於此戰了!”

    多鐸聽了,不由得沉默片刻,就又安慰道:“沒事,我和這支明軍交戰已久,能算得出來,這支明軍的糧食不會有多少的。如果沒有料錯的話,他們肯定會比我們先缺糧!”

    聽到這話,多爾袞不由得欣慰了很多,隻能希望事實就是如此了。

    然而,事實的真相是,崇禎皇帝既然決定要用這個計策,又如何會忘記這麽重要的事情?他早就聯係了盧象升,讓盧象升那邊運糧藏在了耀州驛。這些糧食,多鐸在海州,自然是不會知道的。

    不過,看著耀州驛的明軍沒有一點慌亂的跡象,細心的嶽托就有點懷疑了。這一日,在他們的議事中,他就提出了這個問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