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西北兒科沒大佬。就算是肉夾饃,腎病科有院士,內分泌有院士,可兒科他沒有。

    這次茶素院士開班,人家肉夾饃首先就派了兩百名兒科頂梁柱來了。

    其他幾個省略微少一點,不是他們不想來,是他們的醫院真的沒肉夾饃的多。

    張凡他們終是低估了院士在西北的號召力,金秋的茶素,直接成了醫生之城,患者之城!

    不光是西北的患者來了茶素,甚至是隔壁斯坦的都來了茶素。以前門可羅雀的茶素罕見病病房,第一次迎來了加床。

    以前的時候罕見病科室,在茶素醫院都差點被關了門,連個專職醫生都沒有。

    往往就開了一個門診,然後各個科室抽調醫生輪流去坐診。每當輪到醫生的時候,醫生等於是去帶薪休假的。

    可現在不一樣了,能追著院士來的,要不就是重症疾病,要不就是罕見疾病。

    而且不光醫院的科室開始忙碌起來,最主要是的醫院的實驗室終於算是走上正軌了。

    以前的時候,張凡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雖然看著醫院博士越來越多,可就和部隊一樣,形不成戰鬥力。

    往往都是掛靠在其他單位上,比如說腸道的幾乎全部掛在丸子醫生為主題的實驗室裏。燒傷全部掛在中庸數字為主的實驗室裏。

    自己這邊就沒一個能拿的出手項目。

    現在不一樣了,比如現在老廖的髖關節置換材料和手術優化重建性試驗,老頭帶著自己的團隊在骨科最大的實驗室裏,可很多項目他不可能一個團隊就全部完成。

    所以,一些小活要分包出去,比如髖關節滑囊手術重建數據,這個就交給了骨一科。

    還有很多很多項目,都是這樣分包給了茶素醫院。

    以前是沒試驗可做。讓一群臨床醫生忽然去找自己的項目,就算掛著大幾百萬,他也得有項目啊。

    現在好了,茶素醫院的試驗項目都做不完了。

    做不完,好辦啊,繼續分包。高原省的你們匯總地處高原群體的數據。

    蒙內省的,你們收集外傷性髖關節數據。實驗從大到小,分成很多個實驗組,分配給很多個醫生。不光實驗速度提升了很多倍,而且首先連帶著基層科研人員的培訓都免了。

    一時之間,西北地區依托四個院士實驗室,分出幾十個相關科目的試驗小組。

    茶素醫院的設備夠用,而且先進。很多實驗你換了地方就沒設備,而且換了地方,遇到疑難點,你一時半會的上哪裏去找院士去。

    張凡也開始忙碌起來了。第一炮算是打響了,隻要後續不要出現啞炮,以後茶素醫院就是西北臨床醫生培訓基地。

    跑都跑不掉。

    張凡現在睡著了都能笑醒來。

    真的,忙死忙活的想要個學校,被別人鄙視,還限製。現在這尼瑪柳暗花明的又一村!

    基地,一旦再發展發展,等老師越來越多,等培訓規模越來越大,我不開大學,你都要請著我開大學。

    當然了,錢也是如同茶素河一樣,嘩啦啦的往外流。弄的新來的財務總監都要幹不下去了。

    隨著醫院體量的變大,實驗室還有和藥企的合作,特別是國際醫療部,三個分院等,六十歲的財務處主任退休的時候拉著張凡的手,都要哭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