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9月蓬皮杜總統正式訪華,這是第一位西方國家元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正式訪問。此後,鄧小平的來訪則是法中兩國建交後中國高級領導人第一次對法國進行正式訪問。

    這是我們兩國關係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日子,是一個曆史性事件。後來在江澤民主席的推動下,我們兩國的關係繼續發展。今天,胡錦濤主席和我本人都本著這種精神,致力於繼續推進和深化法中兩國之間的全麵戰略夥伴關係。我今年10月將再次訪華,屆時法國文化年將拉開帷幕。我深信,通過這次訪問,法中關係一定會取得新的進展。

    問:您後來是否有機會再見到鄧小平?他給您留下了什麽印象?

    答:鄧小平先生在1975年對法國進行正式訪問期間,曾邀請我訪華。我於1978年9月應邀去中國訪問,因此有機會再次見到他。當時,鄧小平先生已重新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他對20年或30年後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現代化已經有了一個構想。這也就是他幾個月後在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的講話中所闡述的改革開放戰略。今天,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越來越深刻地領會到這一戰略的深遠意義。

    通過多次會麵,鄧小平先生留在我記憶中的印象是:與很多人相比,他更早地感受到中國人民的期盼,並因此為中國人民製定了一個現在看來仍然是獨一無二的發展模式。鄧小平先生發動了一場真正的變革。我們今天感受到了這場變革的成果。在我和所有法國人的記憶中,他是今天中國現代化和經濟發展的總設計師,他是對中國成為國除舞台的重要一員做出貢獻的人士之一。對中國和全世界而言,他都是20世紀的一位重要政治偉人。

    問:鄧小平1920年10月19日抵達馬賽,在法國開始了長達5年多的勤工儉學,最後於1926年1月7日離開法國。幾十年後,鄧小平同他當時在法國學習的許多同學,如周恩來、陳毅等人一樣,成為新中國的主要領導人。總統先生,您如何看待鄧小平這段在法國的經曆?

    答:胡錦濤主席2004年1月在法國國民議會發表演講時曾提及,許多中國最著名的領導人,如鄧小平和周恩來,以及一些文學巨匠和藝術大師,如巴金和錢鍾書,都曾經有過在法國生活的經曆。

    鄧小平在法國生活期間,曾經在巴耶中學學習法文。此後幾年,他曾在多家工廠做工,其中包括比揚庫爾的雷諾汽車廠。正是在這種環境中,他了解了工人運動的發展,以及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這段時間國際形勢變化的情況。

    在上個世紀20年代,對外國人特別是中國學生來講,法國的確是他們尤為向往的地方。這是因為當時法國的文化和藝術生活十分活躍,這在整個歐洲幾乎是獨一無二的。這些學生或知識分子後來把他們在法國感受到的這種極大的活力帶回了祖國。

    我想,在法國的這段經曆給鄧小平先生留下了深深的印記。這段經曆為他從事政治鬥爭和致力於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向世界開放的中國提供了靈感。他是把中國送上21世紀征程的國家領導人。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