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林、李二人,被程孝子一言解散仇怨,可見人間重孝子,即使天上神明,人君帝子,亦皆重孝也,故一孝子,無不能挽回黎民,看此可以悟矣。惟願今人把忠孝二字,時刻不忘為是。

    且說天子與日清來至蘇州一個熱鬧市上,十分擠擁。這市近海,十分興旺,舟船客商等俱皆聚集往來,人馬不絕,這個叫如雲市,有數千鋪戶,略一看過,與日清投下客店,即叫店主備下酒菜。店主答應一聲,不一刻擺列上桌,日清相陪,酒過數杯,天子偶想道:“朕今來此遊玩,逢奸必削,遇盜必除,不知革盡幾多貪官汙吏,可見食祿者多,盡心為國者少。然則世態如此,亦無可如何。”想罷就用晚膳,即上床而睡。忽見一輪明月當空,乃執筆吟下一聯雲:

    皎月當富寶鏡懸,山河搖影十分全。瓊樓玉宇清光滿,水鑒銀盤水氣旋。處處軒窗吟白雪,家家畫閣弄朱弦。清宵寇極來斯地,遊玩時逢興自然。

    吟罷,聽得還有讀書之聲,仔細一聽,念的是離騷經。次日,與日清尋到該處,聽得讀高山流水,正在門前,便向左側涼亭中坐下。

    且說此地有一個偷兒,十分力大,但遇他手,任你一柱般大條桅,他亦能應手而折,故鄉人起他一個諢號為鐵漢。一日探聽得有個白麵書生,隻自一人在此讀書,何不今夜越牆而進,偷他一個幹淨,料無人知覺。所以左右前後行過,看明上落道路方去,不想卻被日清看見。日清見他蛇頭鼠目,在那裏東張西望,必定是個偷兒無疑,即說與聖天子知道,即於是夜在那亭上候那賊人。

    原來此處叫深柳堂,是本處當家姓金的起造,那子弟們不下數十人,在此讀書。剛剛此數日,各人有事去了,隻剩金三郎在此,並書童一個,名叫祿兒。這金三郎與眾不同,勤習經史,以求博得一名,以慰親心。凡有熱鬧場所,俱皆絕足,閉門謝客,而且膽大,鬼賊妖怪,一概不怕。曾有夜偷到此,卻被逐退。曾有鬼混他,他曾與鬼見麵,一夜,有個百厭鬼到此嚇他,頭大如鬥,眼如銅鈴,手如葵扇,舌如蛇,然高不及三尺,令人見之,不死也要害一場大病。他偏不怕,將一個竹籮用紙糊了,畫了五官,套在頭上,與他相視,其鬼又變身高二丈,頭頂屋瓦,他又將竹接長雙足,其鬼無可奈何,隻得避之而去。非是鬼怕大膽,乃怕忠厚孝義也。又說那鐵漢,是夜飽食一頓,拿了繩刀雜物,到深柳堂靜候,等候下手。不想日清看定,因在黑暗,故鐵漢不見,於是守至夜深人少,然後下手。時正三鼓,明月如畫。人道做偷兒偷風莫偷雲,偷雨莫偷月,他偏向月明時下手,無奈金三郎夜讀不倦,直到五更未睡。正是: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誌時。

    青春不思圖上進,老來方悔讀書遲。

    那鐵漢聽得不耐煩,索性向瓦上一丟,早登瓦上,踏將下去。這三郎早已明白,詐作不知,待他前來,再為收拾。即脫衣假睡,在床上假裝鼻息如雷,那鐵漢更作鼠叫,三郎又詐作不知。鐵漢欲開衣箱,三郎手拿一條麻繩在後,看正那賊,一索繞住,乘勢推在地上,乃叫醒書童祿兒將他捆起。日清在瓦上看得真切,見這書生如此本領,不用動手,乃返店去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