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不可能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但是任意的兩個人又必定都“相似”——我們都會有眼睛,鼻子,嘴……,都能思考,動作……等等

    同樣的道理,世界上所有人的氣都相似,但是任意兩個人的氣都不會完全相同。

    相似的部分稱為“共性”,而某個個體區別於其它個體的部分則稱為“個性”或者“特性”。

    “特性”是一種非常難以把握的東西,把握不好,就會產生非常不好的,乃至於有害的影響,比如讓某某春去當文聯主席,可想而知這個文聯能拿得出什麽樣的作品。

    但是反過來,如果能夠切實地掌握“特性”,那麽“特性”也會產生非常有利的影響,比如同樣是這個某某春,他做喜劇演員的天賦就非同小可,如果能利用好這個“特性”,估計他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可以讓全國人民開懷大笑。

    再打個比方,十個普通壯漢絕對不是十個有統一指揮的士兵的對手;這是因為普通人各有“個性”,很難把力量統一起來;而軍隊的訓練會極大地抹消各人的“個性”,隻保留作為士兵的“共性”,因而可以做到統一指揮,高效地發揮所有人的力量。訓練越嚴格,“個性”抹消得越徹底,則這支軍隊的戰鬥力越高。

    然而十個士兵卻有可能打不過一個勇士,一個英雄,這就是“共性”敵不過能掌握的“個性”(智慧,勇氣等等)了。

    氣的“共性”就是它們都是人潛藏的一種能量,而“個性”就是各人的氣的波動。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所謂“無”的修煉其實就是極力壓製氣的“特性”(所以修煉完成時,氣的波動會被壓製得非常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但是不可消除),最大程度地利用氣的能量“共性”。

    而超越了“無”的境界“真”,就是指確實地了解並掌握了氣的“特性”,很顯然,到了這個境界以後,要著重利用的就不再是氣的“共性”,而是“特性”。(也因此,氣的“特性”——波動——不再需要特別壓製,所以樂平才會感覺天津飯的氣“這種波動特別適合他,恰到好處”)

    限於作者的表達能力,可能大家看得莫名其妙。這裏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燒火做飯。

    在修煉“無”之前,對氣的使用,就好像用柴火灶煮飯,能量會極大的浪費;修煉“無”之後,用的火就成了煤火灶或者煤氣灶,毫無疑問,這對火的利用要高效得多。

    至於“真”的境界,則是大廚燒菜。該用柴火用柴火,該用煤火用煤火,該用大火用大火,該用小火用小火,切實掌握各種火的“特性”,恰到好處地加以利用。

    ————

    現在,小林成了Z戰士之中第二個領悟了“真”的人。不過,“真”隻是一種境界,沒有相應的具體招式並不能體現出這種境界的威力(這個道理就好像畫家必須要用具體的畫作來體現他到達的水平一樣)。

    作為剛剛領悟的境界,當然不可能立刻開發出什麽新招式,所以現在的小林戰鬥力提高得有限,甚至可以說,跟原來沒什麽不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