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戰事膠著,在蜀國的梁乙越折騰得極歡。他不停地奔走在太子府、相府、樞密使府等諸高官之間,力促蜀國高層出兵援助西夏。

    十月二十五,梁乙越做出了十分出人意料的舉動——長跪蜀王宮門。宋錚自己雖然不能出紫氣苑,卻能通過元好問得知消息。梁乙越摘去冠帽,身著普通的單衣,就跪在宮門外。蜀國禮部官員輪流勸說,均未能打動他。

    在這個寒冷的冬天,梁乙越一頭白發,跪在冰涼的台階上,渾身瑟瑟發抖。一頭白發隨風飄舞,看上去十分落魄可憐。不但如此,梁乙越還寫了一封血書,就鋪在身前。血書上,曆數蜀國與西夏的合作史,請求蜀國出兵援夏。

    梁乙越這一手,立即喚起了許多蜀國官員的同情淚。原來的時候,關於是否出兵,蜀國高層一直沒有定論。二十多天來,朝堂上爭論不休。不過,經過梁乙越這一番表演後,支持出兵者立即占了上風。

    就連太子郎伯川,亦上書表達了自己的意見。當然,郎伯川不是支持出兵,而是建議自己的父皇給大齊寫國書,要求大齊放過長安城內的夏軍和百姓,放他們轉入漢中,不要行屠城之事。而且,還要大齊保證,不能進攻大散關。否則的話,蜀國再出兵也不遲。

    郎伯川這種書生觀點,看上去十分好笑。不過,從宋錚的角度來說,卻很希望蜀國這麽做。把李元旦這隻老虎放進隴右和漢中去,讓他帶著兵去和李喜爭個你死我活,大齊反能漁翁得利。反之,若大齊軍誓死攻城,傷亡巨大不說,短時間內能不能攻下來,還是一個問題。

    郎伯川是仁人君子,在上書後還給宋錚來信,隱晦地表達抱歉之意。還解釋說他自己有意與大齊交好,亦不想大齊與西夏攻戰。宋錚看了後直嘬牙花子,如此可愛的太子殿下,讓宋錚都不忍心傷害他。

    聰明人到處都有。

    十一月初一,大齊前線。高定山會同關杓、肖定國等人商量了一夜,終於決定,以逄檜的名義向長安城發送一封書信。信的大義是,隻要李元旦獻城投降,大齊軍將禮送他們西去,不傷他們一根寒毛。如若不然,將來攻破城池後,將屠城三日。

    李元旦回信隻有一句話,“城在人在,城破人亡,朕安能做渭河之鬼哉?”

    接到這封信,大帳裏一時鴉雀無聲。當日在決定把四萬多西夏軍趕進渭河口時,肖定國與辛棄疾等將領堅決反對,意思是這樣做會激起李元旦誓死守衛長安城的決心,為將來攻城增添難度。

    然而,高定山和關杓都反對這麽做。反對的理由也很充分,齊軍沒有那麽多糧食養這些俘虜。當初,西夏軍的糧草,都集中在西關鎮。西夏軍見守關無望,竟然自己糧草燒了,不給大齊留一粒糧食。這也是殺俘的重要原因之一。再加上由於攻關傷亡慘重的怨氣,高定山直接下令殺俘,以振軍心。

    俘虜是殺了,李元旦也恨極了大齊軍,更不相信大齊軍,或者,他對梁乙越搬蜀國援兵還存在那麽一絲幻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