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山東關右路兵馬使肖定國與東京關左路兵馬使關杓抵達嶢關,見嶢關已經攻下,兩人立即隨軍穿關而過,並派人告知了逄檜。

    大軍占領嶢關後,根本來不及休息整頓,齊軍將士立即直抵長安,占鄰西夏軍糧草轉運基地灞橋。到達灞橋後,東京關和山東關的西征軍一分為二,由東京關將士抵擋住從長安方向反攻過來的西夏軍,山東關將士則沿著渭河南岸一路東進,路過臨潼、渭南、華州,一概不作停留,而是直擊華陰,大張旗鼓地抄了潼關西夏軍的後路。

    辛棄疾與山東路右路兵馬使肖定國,都極善於用兵,知道此戰的關鍵是盡快把潼關外的齊軍迎進來,不然的話,一旦西夏軍反應過來,各路西夏援軍進襲由嶢關進來的齊軍,恐怕會被困在關內。由於死攻嶢關,東京關和山東關西征軍傷亡都很大,能戰的人馬,不到五萬。一旦被困住,說不定會被人包餃子。

    所幸反應及時,關杓的東京關將士,死頂住長安西夏軍的反攻。肖定國和辛棄疾率領一萬七千名山東關軍士直撲到了華陰,不顧人困馬乏,強攻潼關西夏軍的大本營——關西鎮。

    逄檜那邊得到消息後,水陸軍士亦開展猛攻。最先突破的是水軍,辛棄疾帶著一路人馬,燒毀了守在渭河口的大部分西夏戰船,並弄斷了攔在河上的鐵鏈,大齊水軍得以長驅直入。有了水軍的戰船,大齊軍士源源不斷地運到了潼關後麵。

    如此一來,潼關的西夏守軍算是被悶在了鍋裏,除了少部分逃到了南部山區,其餘的被全殲了。被西夏軍攔在關外這麽長時間,大齊死傷了四萬多將士,齊軍發了狠,把被俘的數萬西夏軍一氣全趕進了渭河,“渭水為之不流”。與之相比,反倒是嶢關被俘的西夏軍幸運一些。除了一些將領被殺外,普通的軍士都弄進了藍田城看管起來。

    潼關方向的齊軍一入關,會同山東關將士再向西進。華陰、華州、渭南,不攻而下,到了長安。聞聽潼關失守,西夏軍全縮回到長安城內。大齊軍便派人繞過長安,襲擊西側的鄠縣和終南鎮,將長安死死圍困住。

    長安被圍,成都震動。

    郎正淳盡管醉心道教,現在也不得不召集文武,在大殿議事,主題隻有一個,那就是要不要援助西夏。當然,援助的對像不可能是被圍在長安城裏的李元旦,而是守在大散關的李喜。

    至於齊軍攻下長安後,會不會進攻大散關,蜀國上下倒非常一致。雖然大齊派出使節宋錚,來和蜀國結好,但稍有腦子的人都會認為,大齊下一步肯定會占領大散關這個“川陝咽喉”,進軍漢中。

    宋小郎雖然在成都非常受歡迎,名聲也很響,但大家都認為這是大齊的煙幕彈,目的還是麻痹蜀國。當使節當到這個份上,宋錚也夠失敗的。其實這不怨宋錚,齊蜀的隔閡太深了。自從齊、蜀兩國立國以來,連個有份量的使節也沒派過,也沒有什麽榷場之類的,反而打了好幾次仗,若非宋小郎同學有點能耐,恐怕直接讓蜀國哢嚓了也不讓人意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