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小皇帝的虛偽,宋錚盡管心裏罵娘,卻仍然解釋道,“楊鎮就是前城衛軍統製。”

    “哦,你一說我倒想起來了,楊鎮是當年大帥韓忠的女婿,你的好友楊動,不就是楊鎮之子嗎?”

    “正是。昨日臣至王府,正碰見了楊鎮父子拜訪王爺。之後,臣應邀至楊府舊宅,與楊鎮說了一會兒話。”

    “哦,楊老將軍可是身體康健?楊府舊宅是否修葺一新了。”小皇帝語氣淡然,聲音卻帶著一絲微顫。

    宋錚卻明白,小皇帝想知道的可不是楊府現在怎麽樣,而是尋問自己楊鎮來江寧城的目的,為何去拜見逄檜。

    “楊老將軍年不足五十,春秋正盛。至於楊府,倒沒有修葺,隻是收拾出府中的一處院子,供家人居住。楊府之人出入,均是從後門。”宋錚回應了兩句,便講了一下與楊鎮的談話。

    宋錚與楊鎮初次會麵,自然不會談太深的話題,無非是聊點家常,互相吹捧一番,倒也賓主盡歡。不過,宋錚還是聽出了話音,楊鎮很快就會起複。隻是相關的奏折還未擺上小皇帝和太後黃嬌的案頭。

    小皇帝聽後倒沒有什麽怒容,以他現在的情景,這種人事變動,他是插不上手的。而且他也習慣了這樣,像城衛軍統製這樣的高位,都是黃嬌、逄檜和黃元度三人基本上達成協議後,才走正式程序,十五歲的小皇帝隻有一個任務,那就是在擬好的聖旨上麵加蓋玉璽,而且這個玉璽,還在太極殿鎖著,小皇帝也不能隨便用。

    “楊老將軍還數度稱聖上為明君,曆數聖上幾次大典中平持正,氣度不凡。尤其是在武院大比那一次,聖上沉穩有度,並慨歎自己無緣見到聖容。”

    宋錚這倒沒撒謊,實際上楊鎮說的還要肉麻一些,什麽天縱英才,大齊社稷之福等等,聽得楊動都幾次蹙眉。

    小皇帝輕笑了一聲,“楊老將軍倒是有心了,恐怕宋師也得了不少讚譽吧。的確,以宋師之能,連朕也佩服萬分。”

    “臣惶恐。”宋錚忙低頭道,“微臣末技,哪敢與聖上比肩。”

    宋錚知道,小皇帝並非嫉妒自己,而是用這種略帶玩笑的方式表示,他已經明白了楊鎮的意思。楊鎮是通過宋錚來向小皇帝示好。隻是與宋錚還未建立起太深的私人關係,不好讓宋錚代其向小皇帝表忠心,隻好向小皇帝傳這樣的話。

    果然,小皇帝並沒有糾纏楊鎮如何讚譽自己的事,而是道,“像楊老將軍這種人才,能起複,確實是一件喜事。若宋師再度至楊府,可代朕向楊老將軍問好。”

    “臣謹遵聖意。”宋錚回答的無比正式,這是必須的。這表明,小皇帝已經接受了楊鎮的好意。至於以後君臣如何相處,還要看楊鎮的表現,最起碼兩人先創造出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宋師每次來朕宮中,朕都心懷大慰。”小皇帝終於徹底緩和下來,臉色輕鬆了許多,說出了一句總結性的話語。楊鎮的起複,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標誌。要知道,楊鎮是作為大帥韓忠的殘餘勢力被清除出朝堂的。而現在起複,沒有逄檜的同意或者推動,是萬萬不可能的。

    至於逄檜為何會向楊鎮伸出橄欖枝,用意倒是能夠猜度,那就是逄檜開始逐漸放開軍權,用一種緩慢的方式,在有生之年消解自己全麵掌軍,一枝獨大的局麵。隻是逄檜怕自己一旦失權,恐怕會落得個屍骨無存的下場,故在與黃元度協商裁軍、暗鷹等軍政大事時,仍然十分強硬,展開曠日持久的談判。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