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宋錚的樣子,小瑩似乎覺得特別有趣,笑吟吟地道,“狀元郎,走,咱們進去吧!”

    玉戈院是逄葳的習武之所,此時倒是頗為清靜。小瑩把宋錚領到院屋後,便奉上了茶水,靜立在一旁。

    這裏的屋子,自是十分雅致,裝扮的像個書房一般。周圍的牆上,有一邊裝有書架,架子上密密麻麻擺著許多書籍。另一邊則掛了一隻長戈。戈頭呈暗黃色,隱隱透出幾分血紅,上麵帶著幾塊綠色的鏽斑。戈頭與戈柄相接處,是一個紅穗。陳舊不堪,幾乎辨認不出原來的顏色。戈柄的末端則鑲了一個環,與戈柄粗細相同,渾身暗著暗綠色的幽光。

    宋錚的眼睛微微一縮,立即盯住這杆長戈。戈長近乎一丈半,也就是近乎四米長。從這杆兵器的粗細程度上看,是十分沉重的。

    不知是什麽人才能使得動這杆兵器?宋錚暗自思忖。上一次他來這裏時,隻是在院子裏,並沒有進屋。真沒想到,屋內還有這麽一柄長戈,難道這就是玉戈院得名的由來?

    “請問姑娘,這杆長戈是誰的兵器啊?怎麽會這麽大?”宋錚觀賞良久,終於按捺不住,詢問起這個看上去有些神秘的小瑩姑娘。

    這一次,小瑩搖了搖頭,“這個,我可真不知道了。”

    宋錚心下一鬆,原來還有你不知道的事啊。不過,這杆長戈如此奇特,定是大有來曆。

    戈這種兵器非常古老,先秦時期倒是常見兵器,兩漢之後就慢慢減少,後來就很少有人用了。與戈出現時代差不多的戟,使用時間倒長得多,最有名的便是三國呂布了。隻不過後來也用得少了。經過上千年的戰爭總結,刀和槍慢慢地成了最主要的兵器品種。

    看著這杆顯得有些破舊的長戈,宋錚一度認為它是從哪座古墳裏挖出來的。可又肯定不是,因為上麵還帶著同樣破舊的穗子。出土的東西,斷沒有仍然還帶著穗子的道理。

    哪果不是幾百年前的老東西,那會有誰仍然用戈呢?而且這隻戈的材質和樣式,無不標明,使用者地位非同尋常。赤金戈頭,鑲玉戈柄,難道是逄檜用的東西?

    這倒有這個可能。宋錚雖然知道逄檜一直是個武將,卻從來沒聽說過他用什麽兵器。隻是,逄檜那副陰柔的小模樣,又有些不像是用這具大戈的人。

    宋錚琢磨了半天,也摸不到頭腦,隻好舍棄了,轉身去翻看那些書。隨手從架子上抽出一本,隻見上麵寫著“斷門刀”三個大字,裏麵居然有圖畫,一招一式,還頗為清晰。

    宋錚倒有些吃驚,又抽出一本來,封麵上的字是“李氏雲錘”,上麵同樣是各種清晰的圖畫。

    前後兩本書,紙張材質,人物技法,以及書的樣式,大體相同,一看就是出自同一人之手。宋錚又打量了一下書架上的其他書,發現書的樣式大部分都是相同的。名字也是各種各樣,“拐子拳法”、“大使橫拳”、“張氏刀法”等等,甚至宋錚還發現了一本《大曳直拳》。

    至於那樣式不相同的書籍,則是《孫子兵法》、《尉繚子》之類的,這種書都是固定製版印刷的,算不得什麽秘本。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