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六日,宋錚依然安排神行小組在院內訓練,甲組的其他軍士,都被宋錚調到了甲字訓練場上。宋錚重新進行分組,又挑選出十名長槍兵,作為親衛。其餘人等,分配到長槍組和刀兵組。

    對於刀槍兩組,宋錚安排他們相互比鬥,武力最高者,被重新任命為組長。刀兵組的訓練科目是對打,不斷地糾鬥,以提高他們的混戰能力。而對於長槍組,宋錚在知曉他們的訓練方法後,把所有雜招全都省了,隻讓他們練一招,那就是上前,突刺。他還把長槍組分成兩個小分隊,設小隊長。每個小分隊前麵十人,後麵六人,一旦有人倒下,這六人必須馬上補上空當。

    廖沙對宋錚的訓練方法連連點頭。城衛軍士都是精兵,隻不過是相對於一般的地方守備軍隊而言的,在武藝上並不多麽高強。現在,宋錚讓他們隻練一招,看似簡單,卻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攻堅能力。

    安排好長槍組的訓練後,宋錚把親衛組中的長槍兵聚集到一塊兒。玩起了“遊戲”,說是遊戲,其實是後世的雜技,名字叫抖杠。即兩名長槍兵相隔八尺站立,略長於槍杆的長度,然後他們右手握著槍杆,左手握著對方的槍尖。由於槍是禿尖,兩邊也未開刃,所以也不懼能劃破手。兩名長槍兵將槍並攏,兩杆槍之間相隔不過三寸,然後兩人下蹲,宋錚便扮演雜技演員,在跑步中踏上兩杆槍,兩名長槍兵一用力,借助兩根槍杆的彈性,把宋錚高高拋出去。

    一根槍杆的話,彈性不夠,宋錚怕把槍踩折,兩杆槍正好。至於落地問題,宋錚輕身功夫絕佳,斷不會傷到自己。

    看到宋錚如此訓練,長槍兵心裏都大體有數了。一旦戰事膠著,不能突破對方防守。便用這咱“抖杠”的方法,從對方頭頂上越過去,以達到快速製勝的目的。

    抖杠這個動作,看上去簡單,卻需要密切配合。首先是兩名軍士用力均勻,兩杆槍力道平衡。其次是宋錚的前踏之力,要與兩人的上抬之力配合到位,不能早,也不能晚。不然的話,便會出現力道不諧的狀況,宋錚拋不出去,或者拋得很低,越不過對方頭頂。

    宋錚本人體重不大,隻有一百三十斤左右。相對於他七尺三寸的身高來說,是比較瘦的了。但要把這一百三十斤又高又遠地拋出去,卻需要很大的力氣,何況宋錚的速度快,前踏之力非常大,一般體格的人都達不到這個要求。

    這種訓練是非常耗費氣力的,這也是宋錚為什麽選了十名高壯的長槍兵。還讓其分成五組,反複訓練。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一旦發生混戰的情況,這十名長槍兵可能各自打散了,說不定連一組也湊不起來。

    宋錚原來的親兵組有七人,與宋錚一起組成三角陣型。這一次,宋錚選了一名刀手代替自己。這八名軍士便是自己的貼身護衛。而那十名長槍兵,則是這個三角陣型的外圍力量,共同組成突擊陣型。

    為了讓自己的親衛組更有戰鬥力,宋錚在練習抖杠之餘,還安排刀手組和長槍組輪流向三角陣型進攻,算是實戰演練。隻有經過實戰,才能形成真正的戰鬥力。也隻有通過實戰,才能鍛煉磨合這些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