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貪功心切,嫌棄廉頗防守太過穩健,便以毫無實際經驗的趙括換之。而趙括貿進之失,裏麵便有趙王的影子。可以想像,趙括離開邯鄲前,趙王必與其長語,激其盡快退敵。而趙括得高位,春風得意,自然信心滿滿,貿然躁進。從根源上說,用什麽將領,趙王一言而決,以至於有長平之失,趙國也一蹶不振。”

    “自長平之戰後曆代,雖然超卓提拔的人物不少,但都沒有一介書生被拔為四十萬軍隊首領的戰例,不得不說,這是趙王用人之失給我們留下的教訓。惟一能與趙括相提並論的,惟有漢武帝時的李廣利。因外戚關係,被武帝任為貳師將軍,曾率兵攻大宛獲勝,後有攻匈奴之敗。然李廣利所率十萬眾,不過開疆擴土之戰,與趙括舉國之戰不同。”

    “故將領選拔,不可不慎。一時不察,輕則兵敗,重則辱國。今我大齊有武士科舉,將領選拔已成體係定例。武舉初入軍籍,為什長,武進士則為百戶,經曆練方能再登上位,累軍功方能拔擢,斷不會有趙國用人之失了。”

    宋錚侃侃而談,聽得馮占寶不住點頭。宋錚的話不像前人一樣,從趙括本身找原因,而是以將領選拔立論,新穎而又深刻,給人以豁然開朗之感。邱慎、藍世光等高官亦微微頷首。

    宋錚的聰明之處就在於沒有一味去指責趙王,在君權時代,即便是論史,也是要犯忌的,所以,宋錚大而言之,說的是趙國的用將製度。而在論述最後,還說出了大齊武舉的優點,以與先秦趙國相比較,這無疑拍了一記在座眾人的馬屁,使他們聽起宋錚的話來格外舒服。

    宋錚回答的兩個問題,沒有一點磕絆,幾乎均是一氣嗬成,而他與宮利剛的較量更是一招獲勝。到這裏,已經過去了一刻鍾的時間。按照一般做法,並不是每個考察官都會問問題,或者下場動手。基本上都是由五個將領中的三人站出來,動一次手,問兩個問題。其他兩個考察官則根據印象確定考察對象的等次。當然,這種事也不絕對,碰上感興趣的,說不定每個將領都會提問。

    正因如此,監軍何寬高聲道,“還有哪位將軍有問題?”意思是沒有問題的話,對宋錚的考察就到這裏。

    正當眾人以為考察結束時,忽然轉來了兩聲輕咳。宋錚轉頭一看,正是右側末位一個將官。此人四十多歲,國字臉,麵色黃中帶紅,吊角眼,留著兩寸短須,如鋼針般立在下巴上。

    “葛將軍,有問題就問吧!”何寬心下有些奇怪,這個名叫葛昭的家夥,今天是不是吃錯了藥,前四個武舉,他都提出了問題。難道是想在王爺麵前表現一番?

    何寬心裏納悶兒,其他人倒沒想那麽多。葛昭本來為人就尖刻一些,當個考察將領再合適不過。 “宋武舉,你的身手和才智,葛某都看到了。不過,我忽然想到一個問題,想請你解答一下。”葛昭說話很客氣,像是很欣賞宋錚的樣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