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玨從族學回來,徑直去了東院。宋錚忙借看爺爺為名,到了東院裏屋,偷聽外麵的動靜。隻聽外麵那人說道:“宋學士,在下密州推官,姓於名原,字正平,奉知州胡大人之命,特聘宋學士擔任文院教習之職,不知宋兄意下如何?”

    宋玨的聲音有些吃驚:“本人自大定六年辭官以來,一直隱居鄉裏,以教學著書為業,不知胡大人從何處聽得本人名字?為何會聘在下去擔任教習?”

    於原道:“宋兄雖然一直在此隱居,名聲卻已傳遍天下。請問宋兄,《理學正義》一書,可是宋兄所著?”

    宋玨道:“正是在下拙作,四年前,一位當年的同窗曾經來到敝處,在下請他指正,不過一直沒有消息。”

    於原解釋道:“具體情況在下也不知。但《理學正義》一書已經由人刻印,流傳開來。據說,此書在京城江寧也有很大的名聲。知州胡大人見到此書後,十分欣喜。書上雖然寫有“西山宋玨”幾個字,胡大人卻不知宋兄的住處,不能前來拜訪,一直引為憾事。近日大人得知宋兄竟然就在莒縣宋家莊居住,當即就要前來拜訪,奈何公務繁忙,隻好遣在下前來,邀請先生到文院擔任教習之職,發揚理學。”

    “竟有此事?在下沒有聽到了一點風聲。”宋玨尷尬地笑了一下,接著道:“些許微名,倒讓胡大人和於兄見笑了。”

    於原道:“來前胡大人叮囑在下,一定要將宋兄請去,屆時胡大人必倒屣相迎。胡大人還說,請宋兄暫居教習之職,待大人稍為轉圜,向上鋒請命,讓宋兄但任副教總或教總。”

    宋錚在裏屋倒是吃了一驚,他這一段時間看書,對大齊官製也有一定的了解。各州文院的教總,俸祿相當於一州的長史(知州副職),而副教總俸祿相當於一縣的縣令,普通的教習則相當於一縣的主簿。雖然文院的教職沒什麽實權,但也是論級別的。這個便宜老爸一去文院,就相當於副處級幹部,不久還要升正處,甚至是副廳。這個年代的人還算重信守諾,這位叫於原的既然公開說這件事,那位知州胡大人肯定會盡力促成便宜老爸高升的。

    宋錚心中道,這個便宜老爸不知走了什麽狗屎運,竟然能被上級領導看重,連組織考察都沒搞就升官了。最起碼公示一下,給大家一個打小報告的機會啊。其實宋錚不知道,要到文院當教習也不是那麽容易,因為大齊朝的文院,每聘任一位教習,需要由教總或副教總推舉,其他教習表決,最後再由一州的長官批準。當然,如果是“空降幹部”則不在此列,由一路的督撫直接任命即可。宋玨不屬於“空降幹部”,卻能到文院任職,可見這位胡大人對文院的控製力還是不錯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