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記》曰:“禹鑄九鼎,五者以應陽法,四者以象陰數。使工師以雌金為陰鼎,以雄金為陽鼎。鼎中常滿,以占氣象之休否。當夏桀之世,鼎水忽沸。及周將末,九鼎鹹震。皆應滅亡之兆。後世聖人,因禹之跡,代代鑄鼎焉。”

    因為九鼎,九州成為華夏的代名詞,“定鼎”則成為全國政權建立的代名詞了。

    死後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書劍當年隘九州,白頭歸臥一窗幽。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古來文人墨客,說起華夏,總用九州代替,而其出處,就是大禹鑄九鼎,代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公元前606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在整飭內政,興修水利,厲行改革,國富兵強的形勢之下,興兵攻擊陸渾之戎,逼近雒邑的郊外,周定王被迫派人為他舉行慰勞歡迎之禮,莊王“問鼎小大輕重”,表明了他有滅周的野心。

    從此,後人將爭奪政權,稱之為“問鼎”。

    大周之後,九鼎神秘消失,不知所蹤,成為華夏曆史上的一樁懸案。

    很多考古學家都堅信,大禹九鼎應該隱藏在華夏的某個地方,終有一日,將會重現天日,成為華夏遠古的曆史奇觀。

    方雲看到這九尊頂天立地的大鼎,看到大鼎上那些好似還栩栩如生的山川河流的時候,就已經知道,這些大鼎,應該就是大禹九鼎。

    與此同時,方雲也終於明白了殷墟帝陵為何會有如此恐怖的青銅古屍,為何每一座大墓之中的戰力會是如此強悍了。

    天命玄鳥乃遠古神鳥不錯,但以天命玄鳥之力,怎麽也不能孕育出那麽多強悍的存在。

    而且,理論上來說,哪怕是天命玄鳥,其生理機能也有極限,也不可能永遠在殷墟上空徘徊飛翔。

    按道理,幾千年不能落地,始終翱翔,天命玄鳥早就能量耗盡而隕。

    看到九鼎,方雲豁然明白,有了九鼎幫天命玄鳥吸收天地靈氣,有了九鼎之氣滋養那些遠古大墓,這才最終造就了無比恐怖強悍的殷墟帝陵。

    準確點說,殷墟帝陵大墓內的這些青銅古屍,已經被九鼎和玄鳥改變成了完全嶄新的生命,已經超脫了普通大能修士的範疇,成為禁忌般的存在。

    這些青銅古屍之中,那些絕對強悍的存在,也就是意誌力超強的大帝,曾經掌握過九鼎的大帝,應該保持了自身的一些意誌,依稀記得大商的輝煌曆史。

    而那些青銅大棺內的陶土戰士,可能就成了真正的不知疲倦的戰鬥機器。

    看懂了天命玄鳥背上的真正玄機,方雲不由額頭冒出陣陣冷汗,幸好過來之後,大家身上帶有大祭司的祝福,得到了大商的這些大帝的認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