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其害的吉吉國王,現如今已經養成了一個特別好的習慣,那就是,晴帶雨傘飽帶饑糧,絕不含糊。

    哎,看到餓殍遍地,那真叫一個桑心。

    就連董佳帥,也以為餓死人,應該是正常現象,畢竟,五花八門的餓死人原因,那是防不勝防。

    但是,問題到了方雲這裏,自然迎刃而解。

    這也是方雲前期要求雲溪大規模建設三石路、二石路的一個重要原因。

    正所謂,要致富先修路,道路不通暢,科技發展再快,這勞動效率也會下降,更為關鍵的是,方雲分析了董佳帥羅列的各種奇葩餓死人的理由之後,得出一個結論,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三管齊下。

    這三個關鍵點就是,發展生產、修好道路、規劃好食堂。

    僅僅隻發展生產,的確能保證糧食供應,但是,卻並不能保證不餓死人。

    這中間,還有糧食流通,營養搭配等等問題。

    方雲留意了一下身邊戰士的狀態,已經有了一些特殊發現,不同的糧食,會有不同的效果。肉食,耐久度最高,所謂肉食耐久度,就是吃肉的村民不會那麽容易餓,進食間隔時間會略長;而酒類食物則是進食間隔時間最短的,但是,喝酒的村民往往具有更高的效率,喝酒的戰士打起仗來激情更高,力氣更大,不過射擊準頭差點。

    這些細節,都會影響到整個村裏的布局。

    修好村裏的道路,保證糧食的流通,合理布局,在整個村莊建設多個食堂,每個食堂至少能存放三到五種糧食,隨時補充,村民能隨時進入食堂就餐。

    最終,雲村保持了零餓死人的記錄。

    這其中有個特別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方雲已經控製了雲龍寨,不用擔心有盜匪攻擊雲村,所以,雲村的前期建設完全可以不考慮兵工廠,不用急著發展兵工科技,完全有時間先做村莊大型規劃,先鋪路發展生產,累積資源,等後麵再來考慮發展兵工業。

    當然,因為雲龍寨有四個戰士始終在戰鬥,所以,每隔一段時間,方雲都會讓雲溪和雲起帶著一些村民到雲龍寨犒勞英雄,也就是送糧食,免得自己的幾個精銳戰士餓死在匪寨之中。

    沒有了敵對勢力騷擾。

    安安心心做好規劃,先鋪路,再發展生產。

    雲村在方雲的主導下,快速發展壯大。

    方雲也不急,如同董佳帥所說的那般,這一關,沒打算要速度,就是要建設和發展的經驗。

    所以,雲村在可勁的擴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