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故事的構架和枝葉,可以追溯到《尚書》、《呂氏春秋》、《史記》和《帝王世紀》等秦漢古籍。如《尚書》中《武成》篇有一句:“維爾有神,尚克相予,以濟兆民,無作神羞。”說周武王求助於鬼神討伐殷紂。這已經是一種神話傳說。《孟子》有雲:“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我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專家們且認為《武成》篇經東晉人改竄。又如《逸周書》之《克殷篇》說周武王攻四方,凡憝國九十有九國,馘魔億有十萬七千七百九十有九,浮人三億萬有二百三十。這裏把魔與人分說,已經具備神魔打鬥的雛形。再如薑子牙封神之說,也可以在古籍中找到蛛絲馬跡。《史記·封禪書》已經記載秦始皇東遊海上,祀名山大川及八神。八神古已有之,可能就是薑太公封神之說的由來。《太公金匱》裏則有太公為武王召五神及太公射丁侯的故事,後者與《封神演義》裏陸壓獻計射趙公明的故事十分相似。

    元至治年間的《全相武王伐紂平話》(別題《呂望興周》),則已經具有說部的規模。它是今天所能見到的最早的話本,計有四十二個(回)故事,全書約三萬三千多字。《封神演義》從開頭到第三十回,除哪吒出世的第十二、十三、十四回外,幾乎完全根據《平話》擴大改編。從第三十一回起,則完全撇開《平話》,創造出許多神仙鬥法破陣的故事,隻把烹費仲和伯夷、叔齊諫武王插在裏麵,這兩小節算是《平話》裏原有的。直寫到第八十七回孟津會師,這才又用到《平話》裏不曾用過的材料,如敲骨剖孕婦,千裏眼順風耳,火燒鄔文化等。

    澳大利亞華人學者柳存仁考證,在《武王伐紂平話》之後,《封神演義》之前,還有另外的過渡性作品,《列國誌傳》卷一就是已發現的一種。《列國誌傳》現在有保存在日本內閣文庫中的明龔紹山梓本十二卷,據稱陳眉公批點,是萬曆年間刻本。柳存仁把《列國誌傳》卷一和《封神演義》對勘比較,證明《封神演義》的一部分文字確實是承襲《列國誌傳》而來。《封神演義》中若幹人物在《武王伐紂平話》中沒有出現的,往往在《列國誌傳》中能夠找到。

    《封神演義》的版本,據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著錄,共有三種。

    第一種是明舒載陽刊本,共二十冊,藏日本內閣文庫。此書書首有邗江李雲翔寫的序,每卷卷首都有“新刻鍾伯敬先生批評封神演義卷之”,隻第二卷第一頁下分題兩行,右“鍾山逸叟許仲琳編輯”,左“金閶載陽舒文淵梓行”。

    第二種是周之標序本。這一係的本子前有長洲周之標的序,孫楷第題為“封神演義八卷一百回”。今存兩種,俱藏北京大學圖書館。一為蔚文堂複明刊本,別題《商周列國全傳》,“鍾伯敬先生評”。另一種為清複明本,別題《封神傳》。

    第三種是四雪草堂訂正本或褚人獲序本。題“鍾伯敬先生原本”、“四雪草堂訂正”。板心下題“四雪草堂”,首有康熙乙亥(三十四年)褚人獲序,共十九卷。屬於這一係統的還有乾隆壬寅(四十七年)茂選樓刊小字本,二十卷。

    後來的各種刻本,都是根據這三種本子而來的。

    《封神演義》的作者,共有五種說法,其中兩種影響較大的說法是許仲琳和陸西星。日本內閣文庫明刊本第二卷卷首有“鍾山逸叟許仲琳編輯”字樣,這是許仲琳著《封神演義》說法的根據。許仲琳是南直隸應天府人,其餘一概不知。而明代刻行的小說,常題“編輯”、“編次”、“纂”、“戲筆”、“述”、“紀略”等詞,多數是指搜集編次人或梓行者、書商,並不代表著作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