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這是一個關於回憶和現實的故事,一個發生在我少年到青年時的故事,它沒有什麽大起大落,回憶起來就像是一杯清淡到不行的茶水,可是,它卻總是能勾起我對從前往事的點點感懷。

我的老家在東北的一個煤礦小鎮,那兒有山有水,風景還算不錯,我是這樣認為的。所謂麻雀雖小五髒俱全,醫療、教育什麽都不缺,隻是都簡陋了一些,鎮上唯一一個小公園裏的兩個石熊,三個石頭凳子,一個石桌子,在那麽小的地方還能建個走廊,辦公大樓中的小小噴水池,對於孩提時代的我來說,就是天堂。托它的福,我念完了幼兒園、小學、初中,一直到高中畢業。

從念初中開始,那個像教堂一樣磚瓦結構的校舍,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是初一到初二的教學樓,初三的校舍是在它的另一邊的三層普通建築,我始終都覺得它沒有那個二層磚瓦樓好看,盡管它更新一些。

兩層磚瓦樓被鐵柵欄圍著,再旁邊就是我讀過的小學了,從小學高年級開始,就陸續有同學因為家住的比較遠開始騎自行車上學了,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自行車作為交通工具,是很多同學為之驕傲和自豪的事,就算學校強調那是不安全的,但是沒辦法,因為很多家長都太忙了,畢竟那是個沒有校車的年代,而且,對於孩子來說,比起早點回家,大家更喜歡一路上邊走邊玩。

當然記憶中最重要的,還有同齡的小夥伴、辛苦又愛嘮叨的家長,長大以後偶爾看到就覺得特別親切的老師,以及小鎮上栽的最多的白楊樹。

每當夏天的時候,空中飄著擾人的白楊樹毛絮,卻阻擋不了孩子們前行的步伐,在上學火放學的路上,大家叫嚷著、笑著,夾雜著自行車的鈴聲,小鎮那細長的馬路上充滿了孩子們青春的喧鬧。

故事就從初中二年級的一間教室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