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見隆科多神色不悅,忙賠笑說:“舅舅有何事盡管說來!”

    隆科多不緊不忙地說:“皇上登基之後封賞內外臣工及皇親國戚,如今又將正式冊封太後及後妃皇子,不知臣是否在封賞之列?”

    雍正笑道:“朕怎會忘了舅舅呢?朕已經晉升舅舅為吏部尚書,掌管官員升降,賞一等阿達哈哈番世職及總理事務大臣了。”

    隆科多嘿嘿一笑:“這是臣應該得到的。”隆科多轉向雍正,似笑非笑地說,“皇上好健忘啊!”

    雍正一怔,想起自己曾在隆府密室許下的諾言,心一寒,故意裝作不知地問:“初登大寶,朕諸事纏身,實在忙得不可開交,對舅舅所奏之事從來沒有怠慢過,不知舅舅說朕健忘,忘的是什麽事?”

    “既然皇上真的如此健忘,老臣隻有提醒啦。皇上是否記得在臣的府中曾許下的諾言?”

    雍正見隆科多果真厚著臉皮提起了那事,心中很不高興,隻好強裝笑臉搪塞道:“朕並沒有忘記,隻是現在立即封舅舅為異姓王怕引起眾人猜疑。就是現在已有人私下有所非議,認為朕給舅舅的榮譽太高了,幾乎達到親王的地步。舅舅還是耐著性等上一年半載,過了非常之時,朕再給舅舅封賞也不遲。朕答應的事就一定會做到,請舅舅盡管放心!”

    隆科多見雍正故意推脫,馬上拉下臉來,冷冷地說:“我為皇上所出的力用‘汗馬功勞’概括並不過分,對有再造之功的人封個異姓王並不過分吧。當年順治爺不也封了三個異姓王嗎?他們還都是漢人呢!”

    雍正趁機說道:“可那三個異姓王的下場並不太好哇,朕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才不敢輕易封舅舅為異姓王,朕可不想看著舅舅早死,希望舅舅長久地輔佐朕呢。”

    雍正故意把話說得輕輕鬆鬆,實際上是威嚇隆科多,隆科多當然聽出雍正話中的意思,哈哈一笑,說道:“人們常說做皇上的都是黑心腸,如今看來果然不假。但皇上也不要忘記一句俗語:狡兔有三窟,老臣也防備皇上卸磨殺驢這一招呢!實不相瞞,允禵已經多次問及老臣關於先帝遺詔的事,當然,我不會輕易告訴他的,我與皇上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但皇上也應該知道大行皇帝曾留下一份傳位給允禵的詔書,先皇立遺詔傳位給皇上時,曾命令臣把第一份遺詔毀去,臣當時多了個心眼,在去‘正大光明殿’取遺詔時隻是換換位,並沒有銷毀那份遺詔。”

    雍正一聽這話,驚得目瞪口呆,他想起了鄔思道的猜疑,果真還有一份遺詔被隆科多私藏起來。如果這份詔書傳揚出去,其後果不堪設想,不用說允禵會擁兵謀反,就是東北下五旗的旗主也會打著勤王誅逆的旗號置自己於死地。這份詔書公開之時,就是他皇位坐到頭之時。

    雍正驚魂未定,又聽隆科多嘻嘻一笑說道:“請皇上放心,老臣不會向外公開那份詔書之事,公開後對我也沒有什麽好處,老臣還指望把那份詔書作為護身符呢!”

    雍正一想也有道理,泄露那份詔書的秘密對他確實沒有什麽益處,怦怦亂跳的心稍稍平靜一些。

    隆科多臨走時又扔出一句話:“老臣恭候皇上的冊封大典呢!”

    雍正安葬了大行皇帝之後,立即著手推行新政,但粘杆處的人接連不斷從各地送來密報,允祀與允禵正聯絡各位旗主和部分軍營都統準備謀反。這些消息給初登大寶的雍正帶來一種無形的壓迫感,各項改革措施無法進行,到手的帝位還有可能落空,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這天,雍正忽然接到李衛從四川密奏,說年羹堯已經和允禵的親信富寧阿秘密接觸多次,有擁兵謀反之心。雍正起初不信,不久又接到蔡埏從年羹堯軍中送來的密信,再次提到年羹堯有勾結允禵謀反之舉動,雍正不能不信了。李衛、蔡珽對雍正忠心不二勝過親生兒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