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也就在某種程度上驗證了他之前的猜測,昆侖山是獸王的地盤兒,而山中那處廢棄的廟宇,很可能是祭祀獸王的地方。

    中午時分,吳中元命大傻自一處平坦區域落地,此處周圍沒什麽遮擋,相對空曠,不虞遭到暗算和偷襲,又有一條小溪蜿蜒而過,可以汲水降溫。

    短暫的休整過後,眾人再度上路,此前老瞎子曾經估算過去到破廟所需的大致時間,夏天天黑的晚,如果抓點兒緊,應該可以在太陽下山之前趕過去。

    實則除了老瞎子,吳中元等人都有夜視之能,白天過去和晚上過去對他們而言其實也沒什麽區別,但夜晚給人的感覺是黑暗和陰森,那處地方原本就很邪門兒,盡量還是不要晚上過去。

    過程和結果很難兼顧,過分在乎過程,就會失去結果。過分在乎結果,就會失去過程。吳中元急於早些趕到目的地,便神授大傻以最快的速度行進,如此一來對山中事物觀察的就不很細致,走馬觀花,匆匆而過。

    傍晚五點左右,眾人在老瞎子的指點之下找到了那處位於群山環繞之中的廟宇。

    老瞎子此前並沒有詳細講說這處廟宇的具體情況,實物和吳中元想象的差距很大,首先是方位,這處廢棄的廟宇依山而建,但它與別的廟宇不同,它依靠的並不是北麵的山峰,而是西山,大門朝東。

    然後是大小,在吳中元的想象當中,這處廟宇並不大,至少不是很大,但事實上這處廟宇非常大,占地就算沒有一萬,也在八千平方以上。

    在廟宇的周圍還有大片的平坦區域,所謂平坦也隻是相對平坦,此時已是夏天,草木已經長高,在旺盛的草木之中貌似隱藏著一些類似於城牆的高出地麵的石堆。

    根據周圍的地勢來看,這裏當年應該有一座很大的城池,不過此時這座城池已然不複存在了,甚至連遺跡都快尋不到了,隻剩下了西山腳下那座孤零零廟宇。

    那座廟宇之所以也能夠曆經千年的風吹雨淋而不倒,乃是因為建造廟宇時所使用的石塊非常巨大,根據石頭的大小和密度來推算其重量,每塊石頭都應該在五噸以上。

    廟宇的形狀與商周時期的宮殿有些相似,在主建築的前方有一條與宮殿等長,寬約兩丈的石階,石階保存的相對完整,上麵也沒有長有高大的樹木,隻在石塊與石塊之間的縫隙長有少量青草。

    廟宇的周圍生長著一種五尺多高的麻類植物,與各部落種植用以編織麻布的黃麻很是相似,想必就是老瞎子所說的戰神草。

    老瞎子所言不虛,廟宇周圍堆積著大量白骨,戰神草就生長在森然白骨之上。由於離的較遠,又有草木遮蓋,便看不真切,不過大致看過,貌似不是人類屍骨。

    眾人是自南麵趕過來的,此時位於廟宇南麵的山頂,由於是側對廟宇,自此處便看不到老瞎子所說的鑲嵌在門楣上的定魂石。

    “你們自這裏等我,我下去看看。”吳中元衝薑南等人說道。

    “不摸底細,不要輕舉妄動。”老瞎子說道。

    吳中元伸手北指,“那些白骨集中在廟宇百步之內,有著清楚的分界,我不往近處去,隻在那白骨之外遠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