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相府之後吳中元便瞬移消失,但他並沒有去往昆侖山的獸族祭壇,而是去了漠北的飲馬河舊址。

    他來這裏也沒有什麽具體的目的,隻是因為這裏非常安靜,而在與獸族正麵接觸之前他需要一處安靜的地方進行冷靜的思考。

    不管任何事情,隻要一開始實施就會產生後果,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開弓沒有回頭箭,由於老瞎子的意見與他的意見相左,此行便要更加慎重,在去往獸族祭壇之前必須全麵考慮此行的後果,以及自己去了之後應該以什麽樣的態度對待獸族。

    越是身居高位的人,所作出的決定影響麵兒越大,如何與獸族相處這個問題看似不是什麽重大的問題,實則異常關鍵,用現代的話說就是此事關係到生態平衡,神鬼妖魔不屬於這個時空,怎麽打都行。但獸族與人族一直是相伴共生的,人族以什麽樣的態度對待獸族,本質就是人應該以什麽樣的態度對待動物,這已經是一個哲學問題了。

    吳中元不願意進行複雜枯燥的哲學思考,但身為人族君王,他此去與獸族正麵接觸,等同為以後人和動物如何相處定下調子,所以他必須進行慎重的思考,思考並製定出一個對待獸族的基本原則。

    物競天擇,優勝劣汰是叢林法則,站在這個角度上說弱肉強食就是正確的,隻要人族占據上風,不管對獸族如何殺生予奪都無可厚非。但是叢林法則不等於自然法則,自然法則是順應天道,大道自然。

    所謂天道,說白了就是自然規律,隻有順應天道,才能平衡長久,以什麽樣的態度對待動物才是順應天道?

    隻要有立場,判斷和理解就會失去客觀。想要做到客觀公正有兩個辦法,一是以上帝視角,以局外人的身份俯視人類和動物。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分別站在人類和動物的立場上雙向平視。

    第一個辦法行不通,因為他不是上帝。隻能用第二個辦法,他是人,而人又是高級動物,可以換位思考。

    重大的問題也並不一定需要漫長的思考,五分鍾不到吳中元就得出了答案並定下了與動物相處的原則,人的生存需要蛋白質,而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就是動物,所以不殺是不可能的,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將殺戮的範圍局限在三牲六畜,能不殺盡量別殺,能少殺盡量別亂殺。

    但是如果人類的生存受到了威脅,那就管不了那麽多了,別說三牲六畜了,隻要能吃的都得殺,而且不接受任何人的指責,因為保證自己活著是所有動物的第一準則。

    這一原則對獸族也很公平,因為野獸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是很少傷害人類的,可是當它們的生存受到了威脅,它們也是會吃人的,我用你對待我的方式來對待你,這就是公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