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是佛門經典的常用語,而《金剛經》的全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是堅固不可摧毀;般若,即智慧(並不是指一般人的智慧,而是指能夠解道、悟道、修證從而了脫生死、超凡入聖的大智慧,是屬於道體上根本智慧);波羅蜜,意為達到彼岸。此經的名字,意思是,能修成金剛不壞之身,修得悟透佛道精髓智慧,能脫離三界而到達苦海彼岸的經典。

    此部經典最偉大之處,是包括了一切宗教性,而又超越了一切宗教性,內容並不僅僅局限於佛教的範圍。

    其中一句:“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天地諸賢聖,都是成道得道者,隻不過因為個人程度深淺不同,因時、因地不同,所傳化的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別)

    一句話,就道盡了古今中外曆代天地聖賢的區別。

    真是一部不朽的偉大著作啊!

    前文說過,張謙喜歡讀書,尤其喜歡讀“課外書”(指,科考儒家經典之外的書),每當他讀到佛道諸家經典時,都會隱隱有所領悟,雖然,當時那些“東西”隻是若隱若現,時隱時現的停留在他的腦海潛意識裏,但是,一旦遇到有關的事物,它們就會快速及時的浮現在腦海裏,任憑你去領悟和創造,開辟那足可暢通於天地六道的無比大能。(此時,基督教還沒有傳入中國,事實上基督智慧,並不亞於任何一門一教。話又說回來了,一個宗教觀正確的人,或者說,一個對“道”字理解正確的人,他是不會認為什麽哪個教派高,哪個教派低的,一切天地正法,並無高下,優劣之分。隻不過,有些人有些時候適合這種宗教信仰,而另外一些人適合別的其他的宗教而已。所有宗教的“宇宙非凡”都像《金剛經》所說的那樣,“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張謙讀這些書,都沒有“白讀”,事實上,世上也沒有哪本書是可以,或者說,能被白讀的,好書可以學習,廢書也可以當做“反麵教材”嘛!就看你怎麽利用了!

    心向正時,心亦正;心向邪時,心亦邪。

    有的人,見了好的東西更加好,見了壞的東西,就討厭,而有的人,恰恰相反,他見了好的東西,就討厭,見壞的東西,就學壞,或者說,就更壞。

    好書能讓我們明白這個世界的美好和如何創造美好,保護美好,而壞書則能讓我們更加深刻的明白這個世界,什麽才是假美好,真邪惡!

    遠離邪惡,有能力就鏟除邪惡,向著美好的明天邁進,創造美好,保護明天,這才是我們需要去做的。

    人們一定要在的心靈上築起一道強大而穩固的“保護屏障”,用西醫說就是“免疫係統”,用中醫說就是“浩然正氣”,抵禦一切不好的“東西”,道教稱為“驅邪扶正”,佛門稱為“無相,非相,非非相”。

    這些東西都在張謙的心靈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的“痕跡”,隻不過還不像作者所說的那麽“係統”,因為它們總是若有若無,時隱時現,所以剛剛開始在腦海裏的感覺,很瑣碎,一起出現的時候,又像是有些亂七八糟的,什麽佛啊,道啊,孔聖人啊,都有!

    當它們被完全係統有序的固定在張謙腦海裏正確的位置時,那也就意味著,他已經離登堂入室的大成境界不遠了。

    當然,這是一個慢慢曆練,闖蕩江湖的“悟道”過程,不入世,如何出世,不著相,又如何能破相,非相,非非相,又如何才能達到如如不動的無相境界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