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你說的不錯!很對啊!我以前和姐妹們讀書不求甚解,還真沒往這上麵想過。謝謝你的指點!”陳露沉思了一下,開心的笑道。

    由此可見,追女生真是男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啊!隻是有的人高明些,有的人低劣些,有的人追女孩子,像女孩兒在追求他,有的人追女孩子,卻像是在“討飯”而已。

    像張謙這樣“老實巴交”的人,在閃電堂眾女的調教下,三個月就學會了“追女生”,耍手段,耍心眼了!

    “對了!你出來闖蕩江湖以前,在家都是幹什麽?讀書嗎?”陳露明知故問道。

    其實,早在紀文和蕭紅向她介紹張謙時,就已經把張謙家裏是幹什麽的,有幾口人,以什麽為生,有幾套房子,家產大概有多少,張謙什麽時候考上的秀才功名,平常有什麽愛好,性格怎麽樣,早就原原本本仔仔細細的告訴她了。

    這也沒什麽。

    自古以來,中國父母式的“包辦婚姻”都興這一套,什麽“門當戶對”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啊,都是這一套婚姻的標準理論和思想,至今在廣大農村仍綿延不絕,渦(陽)阜(陽)一帶皖北地區也是一樣。

    現今,像在渦陽縣一帶的農村,男女結婚,女方家人通過媒人分兩次左右(第一次是訂婚,第二次是要生辰八字時,結婚典禮那天還可能要上轎錢),動輒就向男方家裏要七八萬左右的彩禮錢,再加上酒菜肉蛋等禮品,外加蓋樓房,總數目超過二十萬,如果是買房,那就更不止這些了!都是男方在自家親朋好友那裏東挪西借拚湊的,很少有不欠賬的。

    欠個十來萬,都不是最多的!這對於那些以種地為生,打工掙些零花錢的農民來說,是沉重的負擔和打擊。

    又不是一家兩家這樣,普遍都是這樣。

    世風如此,奈何?

    你還能讓自己的兒子一輩子不結婚不討老婆打光棍嗎?

    言歸正傳。

    張謙笑眯眯的道:“沒幹什麽,家裏的活兒都是我父母幹,我主要就是讀書,考功名,閑人一個。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白晝聽棋聲,月下聽簫聲,山中鬆濤聲,水中泉鳴聲,人生如此,方不虛此行!這都要感謝我的父母,是他二老給了我一個快樂無憂二十年。”說著,目光深遠,仿佛已經回到了渦陽,回到他可愛的家鄉。

    這話他不是在賣弄文采,而是在講事實,他的童年雖不像他講的那麽詩情畫意,但也確實是衣食無憂,無憂無慮,沒有什麽可煩惱的。

    陳露聽著聽著,一副沉醉的表情,好像那詩情畫意中的人物就是她一樣。

    張謙看著眼前這美麗女孩陶醉的表情,心裏不禁想:“終於想明白什麽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了!如果,真能與這女孩結為夫妻,還真的感謝以前讀的那麽多書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