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這邊忙得熱鬧,齊錦棠卻也沒閑著,回家後眼瞧著就是立春了,跟縣裏的幾個官員大致溝通了一下修整河道的事兒,大家自然都很是高興,沒想到齊錦棠出去過個年還能帶回來這麽好的消息。

    齊錦棠自然不會說自己花了多少功夫,所以縣裏的人全都以為是荷花的大哥那邊有什麽本事和門路,對他的態度也與以前大不一樣。

    不過現在還在年裏,公務上的事兒就也暫時放在了一邊,馬縣丞就跟齊錦棠開始講立春的儀式,南方特別重視立春,每年的迎春禮各地都會辦的很隆重,雖說清溪縣不是農業為主的地方,但是也馬虎不得。

    齊錦棠聽了馬縣丞的講解,這才明白縣衙大堂東側的那個青石開鑿的石頭池子是做什麽用的,原來那池子還有個名字叫做迎春池。欽天監的官員去年六月的時候就已經定下了今年春牛和芒神的樣式、顏色,圖紙已經發到了各府州縣。縣裏的迎春節目都是早就選好排好的,如今隻剩下立春的前一日,從迎春池中取無根水和泥塑好春牛和芒神,由百姓送到縣衙安置,然後在立春這日由縣太爺住持打春牛的儀式。

    初八這日,縣裏的各級官員都按照品級穿著朝服,坐著各自的轎子,全都擺起儀仗,按照品級高低一路浩浩蕩蕩地來到城門口迎請芒神和春牛。

    芒神和春牛是當地的巧手匠人前一日就做好的,泥胎塑身,彩漆勾畫,中空的裏麵裝著五穀雜糧和各色幹果。芒神身長三尺六寸五分,手上鞭長二尺四寸,衣顏和帶色都是按照每年的天幹地支確定的。春牛身長八尺,尾長一尺二,繪著各色的圖案。除了前麵最大的一個春牛之外,後麵還有許多大小不一的,也有用竹篾編織又糊上彩紙的,都是百姓們自己做了來湊熱鬧的。

    齊錦棠下轎後,率領眾官員上前,衙役高舉儀仗和“春”字牌,領著迎春的隊伍,擁著芒神和春牛到縣裏的農壇,祭祀芒神和春牛。上前跪地展開“喜報陽春”的紅貼來報春,聽完讚禮官誦讀祝詞,隨後到農壇後的一小塊特意開辟的春場內扶犁耕了兩壟地,表示代禦親耕,勸民農桑,以迎春氣而兆豐年。最後迎春的隊伍把芒神和春牛一起抬到迎春池邊安放,等著第二天的鞭春大禮。

    荷花白天雖然聽見外麵熱熱鬧鬧的,但是也沒顧上問是怎麽回事兒,晚上回家見齊錦棠一副疲憊的樣子,忙打發人燒熱水,伸手接過他的朝服問:“怎麽,今個兒忙什麽了?怎麽還穿了朝服出去?”

    “明天是立春,南方重視這個節氣,有好多儀式,今個兒跑到城門去折騰了一圈兒回來,又到田裏去耕了兩壟地,回來之後他們硬要出去喝幾杯,結果就弄了這麽晚才回來。”齊錦棠說著脫掉沾了泥巴的鞋子,伸了個懶腰躺在榻上,有氣無力地說,“你明個兒忙嗎?若是不忙也領著下人出去看看熱鬧,聽說很是熱鬧。”

    荷花坐在榻邊輕輕給齊錦棠揉著太陽穴,見他很快就睡熟了,忙擺擺手,示意端著水盆進屋的苗兒放輕聲音,結果擰得半幹的帕子,給齊錦棠擦了臉和手,扯了條絲被給他蓋好,也沒舍得叫他起來,叫人在屋裏加了炭籠,兩個人便在外屋的榻上湊合了一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