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科舉之後則不然,科舉之後考得名次之人反而沒有理由圍繞在陸九淵身邊,反而是會敬而遠之,以防被朝廷以朋黨看待。

    陸九淵自然明白其中的分寸,欣然在皇宮之中住下,所幸,顧源對其甚是優容,單獨劃撥文樞殿與他,殿中自有藏書無數,陸九淵倒也樂在其中。

    “老師,漢皇陛下命人將這幾份考卷送您過目!”正當陸九淵沉醉於讀書之中時,他的書童一臉喜悅的將幾份考卷轉交。

    留陸九淵於皇宮之中,為照顧他的生活起居,更是允了他的書童常伴身邊,這份殊榮,已經是無以複加。

    陸九淵自然對漢皇多有好感,隻是這好感對於他這樣意誌堅定倚道而行的人並不能改變什麽。

    結果書童奉上的考卷,陸九淵對此並不意外,事實上,相對於皇帝的尊敬,陸九淵的老辣更看出其中的深意——這是試探!

    試探的是他陸九淵能不能夠與這新興的漢朝相互磨合,若是能夠磨合,自不必,憑借陸九淵的名望再加上朝廷支持,陸九淵立時便是漢朝最有權勢的幾人之一,但若是不能磨合,恐怕以漢皇開國皇帝的格局,也不會太將陸九淵的名望放在心上。

    隻是,有道是“同道者為朋,同義者為友”,陸九淵一代大儒,心中自有自己的道,若漢朝真的容不得,他也不會戀棧。

    考卷不多,僅隻四份,但陸九淵卻是埋首書桌,看的分外仔細。

    良久,陸九淵放下考卷,手指無意識的敲擊著書桌,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自有不同人的看法。

    顧源隨手的一件事情,因其所屬的位置不同,自然多有人去進行解讀。不論是他留下的香樓五道難題,還是對陸九淵的安排,聰明人太多,總有人能揣摩得透徹。

    答對了香樓難題的人的考卷直接送到顧源麵前,這是誰的意思?陸九淵暫居皇宮卻沒有任何漢朝官員與之接觸,怎麽回事?

    而顧源特意將考卷送給陸九淵看,又是什麽意思?

    書童從中看出的是自家老師享受到的殊榮,而陸九淵從中看到的卻是顧源的問題:“科舉如此出題,儒家四書五經再非唯一‘聖典’,能接受嗎?”

    陸九淵是智慧超群的人物,不然也不能成為可與理學相抗衡的心學支柱,雖是一張考卷,但陸九淵卻知道,自己本以為自己的到來是為漢朝“雪中送炭”想錯了,漢皇早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到來僅能算做是“錦上添花”。而且,這“花”來的有些突兀,甚至是打亂了某些漢皇的計劃。

    陸九淵的到來為漢朝帶來的是正統的名義以及漢朝最迫切的官員基礎——儒生,但漢朝雖然需要儒生,卻並沒有到饑不擇食的地步,漢皇更是對官員有著完全不同與以往朝代的要求。

    伴隨著這次科考,傳統儒學地位勢必大大降低,隻是,這降低雖不符合陸九淵心意,但他內心卻少有的多了幾分期待。

    儒學從來不是守舊的學問,當年儒學能夠慢慢將部分諸子百家的思想融為一體,今日就能再向裏麵再加些東西。而能完成這種事情的必然名傳後世。

    “童兒,送來考卷的人還在嗎?”

    “還在!”

    “好,你將考卷還給他,對他一聲:‘題出的甚好!’”。

    “是,老師!”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