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逸之轉身離開時,禁不住深深歎了口氣。他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去跟兩位長老解釋。他們一定不會相信他所說的。什麽第三人,什麽朝鮮自己解救自己。他們理解不了。

    其實,他又何嚐真正理解呢?

    他隻能盡力去說服他們。

    卻不知道是否真正能做到。

    曇宏大師與清商道長聽著楊逸之的話,臉上的皺紋更深了。

    他們凝視著楊逸之,凝視著他所說的每一字,每一句。

    楊逸之寧願他們暴跳咆哮,但他們卻一言不發。良久,深深歎息。

    “盟主,您相信他嗎?”

    這句話讓楊逸之很難回答。他不知道自己是否應該相信卓王孫。

    這一刻,他想起了他的請求:“能不能幫我一個忙?”

    他能做到。

    楊逸之點了點頭:“我相信他,因為……”

    他希望能將自己的分析說一遍給這些長老聽,他希望他們能像他一樣被說服。但曇宏大師與清商道長並沒有聽他說下去。

    “我們相信你。”

    他們向楊逸之深深施了一禮,退了下去。

    楊逸之看著他們的背影,心裏忽然感到有些難受。他知道,要讓這兩位長老相信卓王孫,是不可能的。他們期盼著他回來後,能夠齊心協力,推翻卓王孫。但他卻令他們失望了。

    他們並沒有反對他,隻因為他是他們的盟主。

    楊逸之悠悠歎了口氣。

    他並不知道卓王孫是否是對的。因為,第三人的計劃,必須用萬千生命為代價。執行這個計劃的人,必須冷靜地看待數十萬人的生死,將這些人的犧牲看作是史書中無關緊要的數字,是曆史前進不得不鋪下的基石。更何況,哪怕付出了這個代價,有時曆史也永遠不可能產生第三人。也許朝鮮注定了無法拯救自己,而他們兩人出手,至少可以讓現在的朝鮮免於戰亂。

    他不知道,讓朝鮮自己成長為自己的救星,是否是正確的。

    但他選擇相信卓王孫,和他一起向這個方向努力。

    他不願意跟卓王孫作對——尤其是當這茫茫塵世,卓王孫的盟友卻隻剩下他的時候。

    “能不能幫我一個忙?”

    榮幸之極。

    第二天,清商道長跟著郭再佑出城去了。他的三十二名弟子跟著他一起走了。他走的時候,雨就像是細細的鞭子,抽打著這個城市。

    清商道長堅持走到虛生白月宮之前。他將他的道冠放到虛生白月宮前的石階上,砸得粉碎。

    “如果我再次回來的時候,戰爭還沒有結束,那麽就將我的頭在這裏砸得粉碎!”

    他與三十名弟子昂首出了城。

    這是武當派僅餘的三十三位高手,真武劍法唯一的傳人,昂首出了平壤。

    那是他用自己的方式,對卓王孫做出的反抗。

    元豪與月寫意也出了城。因為元豪並不習慣在城中久居,他惦記著他的部下們。月寫意跟著他走了,她要履行自己的職責。

    李舜臣仍被枷鎖在大牢中,任何人都不準探視。他的舊部下們幾乎已出離憤怒,但懾於卓王孫的威嚴,無人敢抗議。他們潛伏著,等待著李舜臣被釋放的那一天。

    車駕再一次從平壤出發,向漢城而去。

    沈唯敬似乎也知道自己上次的表現實在太丟人,此次坐在車裏,不住地向楊逸之保證就算日出之國人抓住他灌辣椒水、坐老虎凳,他也絕不害怕。為了證明這一點,他還特意擄起袖子,露出幹瘦幹瘦的肌肉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