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派掌門厲軾將徒弟帶來的朱果一一看過,輕笑道:“你收的這個徒弟,倒是氣運所鍾,因禍得福了——這果子正是傳中的燭陰果,生於鬼見愁深澗之下,二十多年才結一次果,有伐毛洗髓,脫胎換骨之效,常人服食此果後筋骨強健,力大剛猛,修煉‘悲風回旋劍’再好不過。假以時日,此子或可脫穎而出,成為三代弟子中翹楚,少有人能擋他一劍之威。”

    厲軾如此看好郭傳鱗,並非無由。這套“悲風回旋劍”傳自仙城,本是華山宗一名資質平平、修道無望的弟子,不甘就此沉淪,轉而走煉體之途,創出的一路殺伐劍術,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當年那名弟子憑借“悲風回旋劍”,與劍修切磋,居然有來有往,有勝有負,得宗門前輩首肯,錄入劍譜,得以流傳至今。

    有道是“一力降十會”,任你千般神通,萬般手段,我隻以一力降之,“悲風回旋劍”的威力全在煉體,肉身愈強悍,力量愈大,劍勢就愈犀利,據練到艱深處,尋常飛劍亦抵不住回旋一擊。

    身為華山派掌門首徒,李一翥傾心於“悲風回旋劍”,他生神力,看不上那些軟綿綿的劍法,固執地認為,隻有這等大開大合、以拙破巧的劍法,才能將己身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然而凡人再怎麽賦異秉,終不能與煉體士相提並論,李一翥向掌門求得“混元一氣先功”口訣,內外兼修,將“悲風回旋劍”推至前所未有的境地,卻也止步於此,難有寸進。

    一人計短,二人計長,李一翥寄希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為尋覓傳人,他排沙簡金,從千百人中挑選出洪鯤,悉心栽培,寄予厚望,但人力有時窮盡,洪鯤不是修煉“悲風回旋劍”的材料,他的身體就像一根繃到極限的琴弦,稍一撥弄就會崩斷。李一翥失望之餘,本以為這路劍法會成為絕響,直到郭傳鱗的出現,才讓他重新看到了希望。

    郭傳鱗已經錯過了練劍的最佳年齡,骨節僵硬,反應遲鈍,全無練劍的賦,唯一值得稱道的是身體強悍,適合修練外門硬功,比如金鍾罩鐵布衫,鐵砂掌鐵琵琶手,又或者長槍大刀之屬,華山派沒有他立足之地,但對“悲風回旋劍”來,他反是塊堪造就的材料。李一翥給了他一個機會,郭傳鱗沒有錯過,他每日擔水往返寒瀝泉,無人督促,卻從未懈怠,道酬勤,氣運所鍾,最終燭陰果成就了他,如魚躍龍門,前途不可限量。

    苦苦尋覓多年,沒有找到合適的傳人,結果在葛嶺鎮隨意收下一個弟子,倒成為他的衣缽傳人,人生的際遇,就是這樣離奇。但李一翥並未喜形於色,他微微皺起眉頭,似乎另有擔憂,頓了頓,岔開話題道:“聽徒,他並未將燭陰果采盡,深澗之下還有三四顆。”

    厲軾道:“燭陰果多食無用,君臣佐使調配不當,藥力十不存一,李一翥牛嚼牡丹,可惜了。你去將剩下的果子采來,待為師開爐煉成丹藥,分勻藥力,可供三四人洗煉筋骨,不至損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