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之前也多次探討過這個問題,認為凶手之所以要封住受害者的嘴,是為了阻止受害者說話,雖然在實施這一行為之前,受害者已經被亂刀捅死,但在凶手看來,也許隻有這樣做才能讓他感到徹底地放心。既然我們無法從表麵上找出兩名受害者的共同之處,那有沒有可能是兩名受害者生前都與凶手發生過言語衝突,激發了凶手的殺人欲望。甚至還有可能,受害者隻是無意中說了某些讓凶手感到厭惡的話,由此引發了悲劇。”

    “如果是那樣的話,凶手肯定是個心理異常的變態,否則正常人怎麽會因為幾句話就把人給殺了,而且還不止殺了一個。”顧淞思索了一下,忽然皺起了眉頭。“不過有件事倒也蹊蹺,說不定會成為案件的突破口。”

    “哦?是什麽事?”

    “就像你剛才說的,凶手也許是在這裏的攤位遇到了徐子林,將他選定為目標。那第一起案件的受害者何瑤呢?凶手是在什麽場合下接觸到她,並下定決心要將她殺死的呢?”

    “會不會也是在工作的地方?要不然……”霍妍想了想,很快就放棄了漫無邊際的猜測,“不,何瑤的社交圈子比較廣泛,生活軌跡也相對豐富一些,接觸凶手的可能性太多了……”

    “霍老師,你忽略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顧淞及時提醒道,“何瑤跟徐子林不同,她是在自己的家中遇害的。根據走訪的結果,我們獲悉9月16號晚上9點多鍾,曾經有一名男子敲過何瑤家的房門,那個人很可能就是我們要找的凶手。

    “假設是那個人殺害了何瑤,他和平進入犯罪現場,起初並未引起受害者的警覺,而隨後,他卻用就地取材的凶器將何瑤殘忍殺害,這怎麽看都有點兒像是臨時起意的犯罪。至於那幾顆代表著特殊含義的鋼釘,我們最初推測那是凶手隨身攜帶的物品,但我仔細想了一下,也不排除凶手有再次返回作案現場,繼續實施犯罪的可能。

    “根據以上情況,我認為凶手跟何瑤還是存在著一定的社會聯係,隻是他們之間的關係或許沒有那麽密切,因此警方在排查的過程當中漏掉了某些人物和信息。在破獲連環殺人案的時候,第一起案件往往是最重要的,它能提供給我們的信息也是最多的。

    “如果殺死何瑤是一個引火索,成功點燃了凶手深藏多年的殺戮欲望,幫他跨過了那道難以逾越的生死屏障,往後的犯罪隻會變得越來越容易,越來越輕鬆。從相識的人到陌生人,從激情犯罪到蓄意謀殺,所有的事情都會慢慢變得順理成章,自然而然,包括下一次犯罪……”

    霍妍驚訝地看著顧淞說出這番推論,對於他那所謂的“神探”身份已經深信不疑。盡管兩個人接觸的時間隻有短短幾個小時,可她相信自己已經被這個謎一般的男人徹底“吸引”住了,想要進一步地了解他,接近他,甚至是研究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