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中國古代最繁華古都,要麽說長安,要麽說北京,金陵、洛陽也是繁花似景,其實最繁華的首都卻是汴梁。但作為首都,汴梁的地理條件是不太理想的。它無險可據,不像長安有黃河與秦嶺做天然的屏障,甚至也不如洛陽,西有函穀,東有虎牢。

    開封又被稱為大梁、汴梁、東都、東京、汴京,戰國時期的魏國,又名梁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和金七個王朝曾先後建國都於開封,故稱“七朝故都”。

    開封憑借河湖縱橫、氣候溫和、交通便利之條件,一派繁華,其城垣宏大,文化燦爛,古人曾有“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的詩句。

    北宋時期,開封作為都城東京,是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科技與文化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其宏大的城垣分外城、內城、皇城,三重城郭,三條護城河。城內交通水陸兼容,汴河暢通無阻。布局而言、打破了封閉性的坊裏製,代之以商住開放的街道形式,實行坊市合一,擴大市民階層,使其人口達到百萬之眾。

    趙匡胤認識到這無據可守之險,不止一次地產生過遷都的構想,他想先遷到洛陽,再遷到長安。但趙光義並不認同,反駁說:“安天下在德而不在險,秦據關中,苛政虐民,不二世而亡。”這句話當場令趙匡胤為之語塞,事後他對左右說:“晉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殫矣!”

    於是,遷都之議被擱置下來。後來為了拱衛京城宋朝不得不著力建設一支具有強大戰鬥力的禁軍,集中駐屯在京畿及要衝之地,龐大的軍費開支給百姓帶來不堪承受的負擔。

    這一日,古霄沿著汴河走來,在新城的通津門入了城。

    在交過了城門稅之後,古霄便正式入了汴梁城。看著兩邊無邊繁華的街道,無數店家顧客盈門,商鋪林立。開封七十二家正店,更是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珠簾繡額,燈燭晃耀,更有數百名小姑娘坐在主廊,以待酒客招呼。到了夜間,開封和唐時長安一百零八個坊不一樣,卻是晝夜營業。街頭巷尾以及各家茶樓裏雜劇、清唱、傀儡、說書、雜技、皮影、相撲、諢話、瓦市之內各種藝術形式開始萌芽。

    好一片繁華的景象,隻是誰能夠知道,就在數十年之後,這汴梁城的繁華將要被野蠻人徹底的摧毀!看著眼前的一切,古霄心中歎息道。

    說實話,靖康之恥在他看來,比起五胡亂華,也差不了多少了。

    誰能夠想象得到,在金兵兵臨城下之後,宋徽宗和宋欽宗這對寶貝皇帝,荒唐父子,想著的不是如何打敗城外的金兵,而是如何想方設法的和金兵議和。事實上,這也是趙宋王朝自趙匡胤以來就養成的一種畸形心理。

    在這群白癡的眼中,能打仗的將軍永遠都比外寇更讓他們厭惡。很多人都說,趙宋王朝對戰戰爭勝率還要在漢唐之上,但是試問漢唐時期,又有哪個皇帝敢動不動就向外寇不停地送所謂的“歲幣”?

    更何況,在漢唐之時,漢人活得從來都是非常有尊嚴的。哪裏像是兩宋一樣,動不動就向外寇割地賠款?那種勝利,簡直就是一種侮辱!

    事實上,古霄一直都認為,趙宋王朝乃是中原大地上餘毒最深的一個朝代,甚至還要超越了“我大清”。要知道,在宋朝之前,中原王朝對於文武之道從來都是文武並重,甚至是重武輕文。

    也因此,在那個時期,神州大地從來都沒有出現過陸沉之事。縱使有五胡亂華,但漢人還是牢牢地守住了南方的半壁江山。

    可是,正是因為趙匡胤兄弟為了保住他們兄弟兩個偷來的江山,采取了所謂的以文馭武之策,打壓的武將根本就沒有絲毫的容身之地。眾多武將不害怕自己打敗仗隻害怕自己打勝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