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淚大戲,第三階段便是吃飯。杜翰文主廚,戴佩妮打下手,兩人為老人打造一頓簡單的家鄉飯。精心製作的過程,誠惶誠恐等待老人吃飯時的表情,無一不讓觀眾也深陷其中。等到老人再次抹著淚說一句,真是家鄉的飯。柴稚屏扭頭捂臉笑了出來,確定不是杜翰文做的難吃嗎,雖然來之前,已經練過幾次。但自己可是品嚐過杜翰文的手藝,離爛這個字,也隻有一線之差而已。

    如果以為催淚彈到此為止,那就大錯特錯了。要知道這節目也是要住一晚的,杜翰文請求老人允許在家住一晚。老人答應之後,晚上更是拿出珍藏已久的照片出來給杜翰文看。當然節目製作的時候,這一部分肯定要加入一些畫外音講述的部分,這樣會更有曆史代入感。

    到這裏並沒有結束,第二天起來,覺得是個快樂結束嗎,一定不是。一餐一宿的恩情是要回報的,杜翰文要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給予老人以回報。杜翰文能做的事情不多,除了幫老人整理房間之外,便是找來筆墨紙硯。用並不剛健的書法,寫了一幅字,幫老人貼在客廳。

    門外若無南北路,人間應免別離愁。柴稚屏被杜翰文想到的這兩句詩暗暗叫好,最後把點歸結到這個方向相當好。不提曆史,隻說人生無常,淡淡的無奈和感傷,在最後老人送行時候再集中爆發。杜翰文再唱起戴佩妮教的民歌,這才是催淚彈最後一發攻勢。

    攝製組沒有因為柔佛洲的順利行程就敢鬆懈,休息半天。晚上便要趕去泰國,進行第二期節目的錄製。走之前倒是戴佩妮做東請攝製組在新山好好吃了一頓,不用擔心把小姑娘吃窮了。這段是當地華僑會請的,還特別打聽這一期節目播出的日期,表示一定會收看。杜翰文也表示等戴佩妮去了台北,可以再聯係,一定請吃飯什麽的。

    柔佛拍攝結束,緊接著便是泰國特輯和越南特輯,一個是在清邁做旅遊業的華人導遊,一個是在西貢做教師教授漢語的華人二代。雖然這兩地方,再沒有遇到貴人相助,不過有了第一期的拍攝經驗,進度一點都不慢。而且說起來很更順利,大概是製作組去的陣勢有點大。導致本來柴稚屏有些期待會遇到的拒絕狀況從來就沒發生過,相反有很多人看到攝像機,龐大的攝製團隊,馬上表示吃的免費,喝的免費,搞的杜翰文以為世界上到處都是好人一樣。

    一周的時間還是不夠,前後一共九天,還是馬不停蹄,才把三期節目趕製出來。要趕在七月底播出,後期製作的工作,一樣簡單不了。

    兒童節後一天,杜翰文終於重新回到了台北,一下飛機剛剛拿著行李走出通道,能閃瞎眼睛的閃光燈便湊了上來。那一刻真是有點懵的,除了隱約聽到一句記者的問題之外,感覺世界都是一片白色。

    那句問題是,“你和韋忠哥決裂了嗎?”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