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達數百頁的《張佩瑛病史》,附有上百張各種各樣的化驗報告單。從一九五五年五月九日起,到她死於手術台為止,詳細記載著她患病、住院、手術的種種經過。

    一九七四年三月二十七日,病史記錄:

    “張佩瑛,女,四十六歲。因月經不正常八個多月,反複發作腹痛及低熱四個月。經婦科檢查,子宮左上方有一硬質的腫塊,有壓痛,於二月二日入婦產科醫院。經采用中西藥抗炎和一般支持療法後,熱度消退,但腫塊未見縮小,反有增大。腹痛仍反複發作,並有加劇。經院內外大會診,認為盆腔腫塊性質不明,雖經積極治療未見好轉,故決定在三月三十日將進行子宮及腫塊切除手術。”

    論級別,她不屬高幹;論業務,她不屬“高知”。以往,她作為一個普通患者,動過多次手術,平平安安,順順利利。像她這樣的手術,在“紅房子醫院”,猶如家常便飯,不知進行過多少次,穩操勝券。然而,哥哥得道,妹妹升天,張佩瑛動這普通手術,卻興師動眾到如此程度:

    三月十二日,三月二十七日,由上海第一醫院黨委負責人親自主持,請來名醫,為張佩瑛進行兩次大會診。會診中的每一句話,都詳細記錄下來。

    三月二十七日下午,由婦產科醫院黨委支部負責人Y親自主持,舉行了張佩瑛手術的準備會議。十六個人出席會議。

    經過詳細討論,周全備至的“手術方案”寫出來了,“手術前小結”寫出來了,“手術組名單”終於確定了。

    心電圖。肝功能。腎功能。血常規。血鉀。血鈉。球蛋白。……一項又一項測定、化驗,都做好了。

    就連“手術後的護理計劃”,也有條有理,如水銀瀉地,那般周密。十條“手術後的護理計劃”,條條都得醫務人員耗費心血:

    一、建立專人護理班,日夜各一人,詳細記錄護理單;

    二、手術當天回病室,注意脈搏、呼吸、血壓,半小時測一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