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文夠“辛苦”的。翌日——十月十八日,一早坐飛機飛往長沙,當天晚上又飛回北京。

    慣於長夜工作、上午睡覺的毛澤東,—在長沙仍然如此。在下午,他聽取了王洪文的匯報,王說的無非是“鄧小平反對文化大革命”之類。毛澤東一聽,就聽出這話來自江青那裏,因為江青已經不隻一次向他告過鄧小平的狀。從王洪文嘴裏講出來的話,差不多就是江青的話的翻版。

    王洪文從毛澤東那裏得到的,是一番嚴厲的告誡:“你回去要多找總理和劍英同誌談,不要跟江青搞在一起,你要注意她。”

    興衝衝坐著飛機來,氣鼓鼓乘著飛機去。當王洪文還在天上,江青、張春橋和姚文元已在北京釣魚台伸長了脖子,等候“好消息”……

    張春橋這“狗頭軍師”,完全失算了。兩天之後——十月二十日,深深被“四人幫”所激怒了的毛澤東,幹脆,托陪著丹麥首相前來長沙的王海容、唐聞生轉告周恩來、王洪文:“提議鄧小平任黨的副主席、第一副總理、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

    張春橋得訊,如同跌入深穀。他往沙發上一倒,閉上雙眼,久久地說不出一句話來……

    兩個月後——十二月二十三日,周恩來從病榻上掙紮起來,坐飛機前往長沙,會見毛澤東。十二月二十六日,是毛澤東的八十一壽辰。那天晚上,兩位當代中國的巨人,談到深夜,一起切磋著黨、政、軍人事安排。共同經曆了半個多世紀中國政治風雲的兩位共產黨人,都明顯地覺得彼此老了。從一九四九年起,毛的中共中央主席,周的政務院(國務院)總理,一個擅長理論思維,一個擅長處理政務。雖然從建國初年的高崗想搶當總理,直到林彪駕機外叛,中國政壇充滿火藥味兒,不停地發生著這個事件那個運動,而毛、周合作關係一直是穩定的。盡管兩人氣質相差甚遠,毛澤東是屬於詩人加哲學家這一類型的,周恩來則是無與倫比的國家行政管理大師。美國前總統理查德·尼克鬆在他的《領袖們》一書中,最為形象而又最為恰當地評價了毛、周關係:“中國革命沒有毛,就決不會點燃起火來。沒有周,它就會燒光,隻剩下灰燼。”

    與周恩來在長沙會麵時的毛澤東,頭腦的溫度比一九六六年發動“文革”時要低得多。已經進行了八年多的“文革”再不是林彪在一九六七年所說的那樣:成績“最大最大最大”,損失“最小最小最小”。雖然周恩來的身體消瘦了一圈,抱病而來,但他意識到這是一次安排中國未來命運的會談。毛澤東呢,也意識到周恩來的意見是至關重要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