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也在這個時候,另一支兵馬殺進徐家匯藏書樓。

    雖說也是年輕人,掛著“上海文藝界造反司令部”的鮮紅袖章,但顯然要比西安交大的紅衛兵的水平高得多。用不著輔導,他們就已經知道“藍蘋=江青”。

    這支兵馬來自鄰近徐家匯藏書樓的上海紅旗電影製片廠,名喚“紅影組”。他們懷著一顆對“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英勇旗手”江青的赤誠忠心,前來查閱三十年代影壇報刊,編寫《電影戲劇四十年兩條路線鬥爭紀實》。

    他們在穿過徐家匯藏書樓那扇小門之前,對於“英勇旗手”乃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他們的心目中,將要編寫的《電影戲劇四十年兩條路線鬥爭紀實》,紅線的代表人物是江青,黑線頭目則是“四條漢子”。他們步入徐家匯藏書樓,就是為了查找“紅線”怎樣鬥“黑線”的曆史資料。

    他們幾乎已經能夠熟背《林彪同誌委托江青同誌召開的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紀要》。林彪在《紀要》中,對江青作了高度評價:“她對文藝工作方麵在政治上很強,在藝術上是內行。”

    他們也記得,一九六六年七月二十四日陳伯達在北京廣播學院的講話中,對江青的讚揚:“江青同誌是中央文革小組第一副組長。江青同誌是‘九·一八’事變後參加革命的,有三十五年的鬥爭曆史。江青同誌是我黨的好黨員,為黨做了很多工作,從不出頭露麵,全心全意為黨工作……”

    麵對這樣的權威性評價,他們心目中的江青形象,如同他們廠裏巨幅宣傳畫所畫的那樣:穿著軍裝,手持鮮紅的語錄,背後是嘩啦啦飄著的革命大旗……

    然而,這群年輕人在藏書樓裏懵頭轉向,不知從什麽地方人手,才能查到江青三十年代鮮紅的曆史。

    他們請求葛正慧當書山報海的向導。

    葛正慧當然滿口答應。

    不過,對於這幾位讀者,用不著像對西安交通大學紅衛兵那樣的輔導了。葛正慧不動聲色,隻消把一顆顆“炮彈”搬出來,放在他們的麵前,就可以了。

    《電通畫報》、《大公報(星期影畫)》、《大晚報》、《早報》、《青春電影》、《時事新報》、《民報》、《中央日報》……葛正慧來回搬運“炮彈”,忙得滿頭是汗。

    初是驚訝,繼之疑惑,進而沉思,終於怒形於色。“紅影組”的年輕人們,萬萬意想不到,藍蘋當年竟然是那樣的角色。

    曆史最誠實。曆史無法用油彩化妝。那些三十年代眾多的報刊,活生生地勾畫出當年的藍蘋形象。

    “紅影組”恍然大悟:三十年代的電影演員藍蘋,才是本色本貌;六十年代的“中央文革”第一副組長江青,倒是濃妝豔抹的演員!

    藍蘋在三十年代的上海,曾把自己的本來麵目,暴露無遺。“紅影組”的年輕人們隻是看看那些報道的大標題,就已觸目驚心了:

    《藍蘋在電通時代的五角戀愛》;

    《為來為去為了一個寶貝的藍蘋,影評人唐納二度自殺蹈海獲救》;

    《唐納藍蘋交惡原因:藍蘋想出風頭,用的是美人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