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生的話,令人大惑不解。既然王力的事發生在一九六二年,關鋒、戚本禹給彭真的信寫於一九六四年,你康生怎麽到了一九六八年才“揭老底”呢?

    江青呢?她扮演了一個“受蒙蔽”的角色:

    “我們過去不知道他們(王、關、戚)是劉鄧的黑爪牙,他們是劉鄧安在我們隊伍的釘子,他們打著紅旗反紅旗,到處招搖撞騙,不請示不報告,封鎖我們,背著我們耍陰謀,幹了很多壞事……他們勾結楊成武,他們勾結很早了,我們不知道,勾結著餘立金、傅崇碧。他們企圖在群眾中造成中央文革出了壞人,來否定中央文革,這意味著什麽?”

    北京的消息,飛快地傳到上海。上海市民議論紛紛。經過將近兩年的“文革”鍛煉,人們也變得聰明起來:這樣再次大動蕩的時刻,豈不是揪出張春橋的良機!

    於是《北京日報》四月七日社論中提出的口號——“揪出楊、餘、傅的黑後台”,馬上在上海產生了反響,人們巧妙地把這句口號移用到張春橋身上:張春橋是“楊、餘、傅的黑後台”!

    借助於這種“打著紅旗反紅旗”的高超手法,上海街頭陡地冒出一批大字標語:“揪出楊、餘、傅的黑後台!”

    還有的標語更微妙,特地加了“上海”兩字:“揪出楊、餘、傅在上海的黑後台!”

    真個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誰都明白,這“上海的黑後台”指的是誰。

    張春橋哭笑不得。派人去撕標語、覆蓋標語吧,這不就等於自己承認了是“楊、餘、傅在上海的黑後台”嗎?由它去吧,這些大字報標語把上海鬧得滿城風雨,他成了人們暗中議論的中心話題。

    正因為這樣,四月十二日,當《文匯報》突然轉載了《北京日報》四月七日社論,一場炮打張春橋的怒潮,磅礴於上海……

    也就在這一天,張春橋的“老底”被人揭穿,在張春橋的腳下響起一聲炸雷:

    “狄克攻擊魯迅,罪該萬死!”

    “打倒狄克!”

    “狄克=張春橋。打倒張春橋!”

    多少年來,一直用濃發遮蓋的張春橋頭上的這塊癩疤,被用大標語、大字報公布於睽睽眾目之前……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