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遊雪濤的曆史是清白的,何況是個黨員,頭腦靈活,筆頭也可以。

    於是,“麵試”開始了。

    接到張春橋秘書打來的電話,對於遊雪濤來說,無異是打了一針興奮劑。他意識到,他要交鴻運了。

    平常,張春橋跟陌生人見麵,先要“嗯”、“喔”一陣,讓人家說夠了,這才開口講那麽幾句。這一回,跟遊雪濤握手之後,張春橋提出一係列問題。張春橋很快就發覺,這個年輕人是塊料子,頭腦裏充滿政治細胞。年紀輕輕,對上海政界人士,有著清清楚楚的了解。

    第一次見麵,張春橋認識了遊雪濤,遊雪濤也敏銳地認識了張春橋——這個“大人物”最感興趣的,是政治情報!說得更準確一點,是政界秘密情報!

    聰明的年輕人投其所好。他常常給張春橋寫信,那每一封信,就猶如一期《掃雷》簡報。他是個小人物,而小人物有著大人物所缺少的方便之處:他可以隨意在各處串連,可以到處偷聽別人的談話,可以記下每天街頭大字報的內容,可以去摸一些政界人士的“底牌”……他在上海灘上毫無引人注目之處。何況,他手中有記者證,在三教九流之中活動是很方便的。

    這樣,小人物的眼睛成了大人物眼睛的延伸,小人物的耳朵成了大人物的耳朵的延長。張春橋對於上海灘的一舉一動,都隨時獲知。

    最初,隻有遊雪濤單槍匹馬在於。他不斷給張春橋寫信。每一次接到張春橋托秘書打來的電話,每一次的約見,都使他倍受鼓舞。

    張春橋意識到,偌大的一個上海,隻有一個“包打聽”太不夠了。於是,遊雪濤擴大為“遊雪濤小組”,亦即“掃雷縱隊”。

    遊雪濤以“捷爾任斯基”自居,把他的小組喻為“契卡”。他隻效忠於一個人——張春橋。

    自從張春橋成為“上海市革命委員會”(注:根據毛澤東主席的批示,不倫不類的“上海人民公社”後來不得不改名為“上海市革命委員會”)的主任後,便任命遊雪濤為這個“市革會”的“群運組”副組長。

    特務機關,從來都是有著堂而皇之的名稱。蔣介石的“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又是“調查”,又是“統計”,多麽動聽。張春橋給遊雪濤掛了個“群眾運動組”的名義,何等迷人!

    張春橋給“掃雷縱隊”安排了秘密基地——上海永福路二四四號的一幢獨立的小樓。從此,“掃雷縱隊”的代號取為“二四四”。永福路是一條鄰近淮海中路的馬路,交通方便而行人不多。

    那裏離張、姚的興國招待所、徐景賢的“丁學雷”小樓、王洪文盤踞的東湖招待所以及康平路原上海市委機關都很近,轎車在幾分鍾內均能到達。

    遊雪濤嚴格地挑選著人馬,逐步發展他的“掃雷縱隊”。筆者查閱了“掃雷縱隊”全盛時期的名單,全縱隊共計三十五名隊員。這些“偵探”的職業,五花八門,既有歌劇演員、雜誌編輯,也有醫院醫生、複旦大學學生、同濟大學學生,等等。隊員之中,還配備了打字員、司機。全隊擁有四輛汽車,四枝手槍,一顆美製手雷,三架微型錄音機。經張春橋批準,這支隊伍直接向“市革會”領取經費,但從不說明用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