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的狄克,已經是一副完完全全的“左”派麵孔。

    他在“六月二十六日”寫的文章,隔了一天,《解放日報》在六月二十八日就在二版頭條位置登出來了,題目是《陳仁炳的“另外一條道路”是什麽》,化名“吳鬆”。他一口氣“批駁”了陳仁炳的“暗無天日”論、“辯駁有罪”論、“拆橋頭堡”論、“火燒基層”論、“大病重藥”論、“我們負責”論,得出了驚人的結論:陳仁炳“所說的、所走的是一條反共、反社會主義的道路”。

    他在“七月十七日”寫的文章,也隻隔了一天,《解放日報》在七月十九日三版頭條登出。這一回,他化名“常孰”,聲勢洶洶地來了個《質問彭文應》。他把彭文應提出的“賢者在位,能者在職”的上綱上線,說成是“取消共產黨的領導”;然後發出一連串的“質問”……

    六月二十五日的《解放日報》上,張春橋又化名“徐匯”,發表《“今天天氣……”》。他聲稱:“夏天是長莊稼的季節,也是毒草想著壓倒莊稼的季節。”他要“把自己鍛煉成一個真正的,不帶括號的左派”……

    張春橋有句座右銘:“凡事左三分。”在一九五七年夏天,這位“左”派化名“子漁”、“何澤”、“蒲西”、“龍山”、“齊索”、“安得”、“子執”、“何聞”、“路賓”等等,今日批這個,明天駁那個,成為上海灘上數一數二的“反右英雄”。

    張春橋的“化身術”,讀者不知,柯慶施知。每發表一篇文章,張春橋總要請柯慶施“指正”。或者根據柯慶施的意思,寫出批判文章。經過這番反右派大風大浪,張春橋益發得到柯慶施的垂青……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