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張春橋來到石家莊不久,柯慶施被任命為石家莊市市長。在當時,石家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從國民黨軍隊手中奪取的第一個大城市。

    《石門日報》易名為《石家莊日報》。作為市政府的喉舌——《石家莊日報》社長,張春橋跟柯慶施有了密切的接觸。

    四十六歲的柯慶施很快就發覺,三十一歲的張春橋是一個善於出點子的人。張春橋被柯慶施看中了,任命為石家莊市政府秘書長兼《石家莊日報》社社長。

    在張春橋看來,柯慶施是一把梯子。柯慶施與中共上層領導有著很深的淵源。在《晉察冀日報》社鬱鬱不得誌的張春橋,把政治騰飛的希望寄托於柯慶施。

    在石家莊的這一段共事,後來成為張春橋“躍龍門”的契機……

    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三日起,石家莊的天空上連續五天出現“下蛋”的“鐵雞”。國民黨空軍對石家莊發動了猛烈的進攻,狂轟濫炸石家莊,國民黨軍隊期望正在猛攻濟南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回師北援。

    可是,九月十六日夜,濟南城外還是響起了密集的槍炮聲。中國人民解放軍沒有回師,而是對濟南發動總攻。八天之後,濟南城頭升起了紅旗。

    濟南解放才十幾天,濟南的《新民主報》忽然登出《石家莊日報》社社長張春橋的《尋人啟事》:

    “父張開益,字晉青,事變前在市公安局衛生科做事,日寇占領時去青州開醫院,日寇投降後回濟南做醫生……”

    其實,張春橋完全用不著刊登《尋人啟事》去尋找他的父親。他有那麽多的親友在濟南、在巨野,寫信問一聲,也就“尋”到了。何況,濟南城頭已經紅旗飄揚,通過組織查問一下,這麽個頗有身份的張開益,是很容易“尋”到的。

    張春橋與其說是刊登《尋人啟事》,倒不如說在報上向當年的“華蒂社”、“複興社”的故朋舊友們發表聲明:我張春橋如今已經是中共重要幹部,已經是《石家莊日報》社社長了!一九四八年十月,張春橋“衣錦榮歸”,與文靜一起來到濟南。當他舉杯與父母慶賀團圓時,臉上漾起了平日難以見到的笑容……

    §§第三章 柯慶施的智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