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周瑜來說,南海之事隻是個拿來消遣的新聞。早在當初確定兵分兩路的時候,周瑜和孫策就已商定,前者負責拿下剩餘的半個揚州,而後者則負責奔襲南方的豫章。若兩人都能順利完成目標,那麽所謂的江東,便已經掌握在孫策的手中。

    當然,這並不是說江東的地域之內隻有揚州和豫章,隻不過在整個江東,劉繇的揚州和各方勢力混雜的豫章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假如孫策連這兩塊硬骨頭都啃下來了,其他那些江東的小勢力自然便會明白,反抗和順從這兩者之間,究竟哪個才是正確的選擇。

    一戰定局勢,這是孫策、周瑜和郭嘉這三個知道今後天下局勢發展之人的共識。畢竟現在離官渡之戰的發生還有幾年,假如他們能趕在曹操滅袁紹之前一統南方,那麽說不定他們便能改變官渡之戰的結果,讓曹操就此含恨而終,也未可知。

    姑且不說麵對袁紹這個敵人比麵對曹操要輕鬆的多,這三個很有短命鬼嫌疑的家夥誰都不想英年早逝,在他們看來,與其讓事情按照他們所知的發展,還不如出手攪亂局勢,以期能夠逆天改命。

    懷著這樣的念頭,孫策帶著一票人馬來到了豫章境內。

    在仔細詢問了那前來報信的小校之後,孫策做出了和周瑜郭嘉相同的判斷,數日之後,豫章軍隊便會襲擊山越腹地,彼時那些圍城的山越人自然會撤兵回救。

    不過,既然那些豫章的家夥可以這麽做,為什麽他孫策就不可以?

    豫章之人定下這個計劃,顯然是為了調動山越主力,為他們的劫掠除去障礙。也就是說,他們並不想和山越人正麵交戰。而他們既然襲擊了山越的腹地,那邊圍攻南海的山越主力必然會迅速回援,留給他們燒殺掠奪的時間並不長。

    在這樣的前提下,孫策很容易便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為了保證這次掠奪的結果,豫章各軍的主力至少會出動大半。

    現在南海既被圍攻,豫章各軍的掠奪行動應該已經開始,也就是說,擺在孫策麵前的是一個空虛的豫章。

    “不是吧,王朗去哪兒了?”

    “當然是去吳郡了,這還用問。”

    “這個我當然知道。這幾天裏他們隻有嚴白曾虎帶人離開這裏,趕回了吳郡。王朗現在既不在這裏,必然是跟著好友嚴白虎一起跑了。我問的是,這王朗為什麽放著會稽不回,卻跟著嚴白虎一起回吳郡?”

    “麻煩你下次提問的時候有點針對性……”

    在成功的調動王朗主力,兼得內應相助,輕鬆拿下會稽之後,周瑜馬不停蹄的帶軍再次趕往區阿。

    之前周瑜曾扮作蒙麵人哄騙嚴白虎之弟嚴興,意圖騙得嚴白虎並王朗與笮融領軍離開老巢,以便他來個鵲巢鳩占。按照他的計劃,鵲巢鳩占之後,便是奇襲嚴王笮三家聯軍的後路,此時三家聯軍得知老巢被奪,必然士氣大亂,料想揚州可就此一戰而定。

    孰料笮融過於謹慎,他本人竟是留在了涇縣。雖然事先早有準備,這個變故卻還是讓周瑜多費了一番手腳。便是因為這多費的一番手腳,拖延了時間,使得事情發生了變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