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看了一下,衝過來的共有十三人,除去領頭的兩人,其他十一人隻不過是粗通武藝而已。於是他對孫策問道:“你能打幾個?”

    “小嘍囉歸我,領頭的歸你。”孫策很有自信,雖然隻剩一成功力,但是收拾小嘍囉還是沒有問題的。

    果然,三招兩式之間,孫策便把那些湊數的家夥全部打倒。拍了拍手,他回過頭來,卻意外的發現周瑜和那兩個領頭的還在糾纏之中。

    在孫策看來,那兩個矮子雖然也練過些武功,但也隻不過是三流水準而已,就憑周瑜那天晚上在蔡府所展示的劍法,要收拾這兩個玩意兒還不是說笑間的事情。隻是看周瑜的表現,似乎是陷入了苦戰,這又是為何。

    考慮了半天,孫策終於得出周瑜是在故意示弱的結論,至於為什麽要示弱,他想來想去,也隻能認為周瑜是為了隱藏形跡。

    此時的周瑜正有苦說不出。

    他自幼隨父母學武,練的是南華宗神功,其間又有青雲道人的指導,一身本領自是非同小可,本應能逍遙天下,誰知如今卻被這兩個三流角色完全壓製。究其原因,倒也簡單,周瑜自練武以來,竟沒有和人正式交過手。這次應戰,他本以為隻要施展出幾招絕技就能結束戰鬥,誰知對方完全不吃這套,那兩人武藝雖然不高,但是配合默契,居然便把周瑜的絕招完全擋住,這使得周瑜頓時陣腳大亂,打鬥之間就不免有些狼狽,憑著過人輕功,一時之間雖不會敗,但也難勝。

    這說來都是周異的緣故,他雖然練了一身武藝,但骨子裏還是個士人,始終認為讀書比練武重要,因此在對兒子的要求上也是文重於武,平日裏連和兒子喂招都懶得,至於喬清,也已經好幾年沒練功了。可憐的周瑜就這樣一個人獨自習武,各種秘籍神功雖然練了不少,但也隻是生搬硬套,如今實用之時,才發現實際和理論的差異。

    這點周瑜就不如孫策,那孫策自從習武以來,三天不打架就難受,小時候還是和同齡人打,最近兩年已經是和萬流門的幾大護法定時切磋,更何況孫策前世是個當街砍人的混混,而周瑜卻隻不過是個年年拿三好的大學生,就憑他那幾乎是負數的打鬥經驗,能維持這個不勝不敗的局麵就可以偷笑了。

    孫策在旁邊抱著胳膊看了半天,也看出了點不對。周瑜每招攻出好像都必有名堂,這不,先來一招“佛光初現”,再來一招“亢龍有悔”,然後是……不會吧,這也要用“淩波微步”?

    歎了口氣,孫策終於明白了周瑜的狀況,他不是不想贏,而是不知道怎麽贏。那兩個矮子的招式中明顯有不少破綻,周瑜竟然看之不出,一招一式直往對方防守嚴密的地方攻個不停。這樣下去,能贏才有鬼。至於上次和呂布的女兒……隻能說,呂布是個失敗的教育者,他教出來的人居然會露出連周瑜都能發現的破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