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陰謀與愛情》的人還不少,陳美蘭、張小雅、徐愛君、於曼青、柳清清、莫小莉、林霞和賈惠蘭都在點頭。

    林霞微笑著反問,“天亮,你沒讀過嗎?”

    “嗬嗬,書名我還是聽說過的。”向天亮不好意思地說。

    林霞道:“《陰謀與愛情》是德國十八世紀傑出詩人兼戲劇家席勒的最著名,最富影響力的劇作,《陰謀與愛情》的故事發生在18世紀的德國,當時德國處在政治分裂、經濟落後的封建社會,分裂成許多封建小邦,各邦統治者大公施行殘暴的獨裁統治,故事講述平民琴師的女兒露伊絲和宰相的兒子深深相愛,然而,這段愛情在等級森嚴的社會和勾心鬥角的宮廷陰謀下,最終以二人死去的悲劇告終,這部戲劇結構緊湊,情節生動,衝突激烈,揭露了社會的不平等以及宮廷內部爭權奪利的種種陰謀與惡行,反映了十八世紀德國社會宮廷貴族階級和小市民階級的尖銳衝突。”

    向天亮噢了一聲,“林霞姐,這個《陰謀與愛情》,對現實有什麽意義呢?”

    林霞繼續道:“在《陰謀與愛情》裏,神聖純潔的愛情與卑鄙醜陋的陰謀緊密聯係在一起,陷於陰謀重重包圍之中的愛情,或者為了愛製造陰謀,愛與陰謀糾結纏繞,但作為一部偉大的作品,絕不會僅僅局限於愛情這樣的主題,主人公裴迪南與露伊絲的愛情悲劇是引人深思的,陰謀固然是導致這一悲劇的直接原因,人性的弱點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裴迪南生性多疑,雖然他對露伊絲熾熱如火,但當他看到露伊絲寫給宮廷侍衛長的信,他就變成了一個昏蛋,被他自己的那把火反噬掉了理智,並最終親手毒殺了露伊絲,連同他自己一起走向了毀滅,這或許可以叫做愛之深,恨之切,又或者是應了那句話:愛情是自私的?自己得不到的,別人也休想得到,這是人所不齒的,另一方麵,露伊絲又是天真軟弱的,這正好為伍爾穆這樣的小人所利用,隻因為向上帝發了一個誓,她向裴迪南隱瞞了一切直到死,上帝無意當中也充當了幫凶,這樣的虔誠信念值得嗎?應該是不值得的,露伊絲最終還是說了,但既然要說,為什麽不早一點說,非得等到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呢?而這樣的代價是多大啊!經,愛情是兩個人的,需要兩個人共同嗬護、經營,同甘苦,共患難,這樣的愛情才彌足珍貴,才能長久……”

    向天亮皺著眉頭道:“可是,可是我老師特意指出,他在讀《陰謀與愛情》這本書,這顯然是有所指啊。”

    陳美蘭說,“顯而易見,你老師在提醒你,關青亭和向雲英與謝娜和馬蘊霞之間的愛情,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或者純粹就是一個陰謀。”

    莫小莉道:“席勒寫的是《陰謀與愛情》,而他在上演的也許是《愛情與陰謀》。”

    向天亮望著女人們問,“你們的意思是?”

    女人們齊聲而喊,“查。”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