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是中國人特有的文化現象,是一種廣泛流傳的擇吉避凶的術數,是中國人關於環境與人的關係的藝術和學問,是中國人認識自然、順應自然、改造自然從而創造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偉大方法。

    風水是關於對人的生活居住辦公環境進行選擇和方位、陳設布局、擇日的一種學問。它以易經的陰陽哲學思想為出發點,結合五行、八卦、十二時辰、二十四山向等宇宙圖譜式的編碼作為理論基礎和操作方法,以中國人特有的關於宇宙的吉凶觀念,高度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外部世界的和諧統一。

    風水的基本取向是關注人與建築、自然的關係,即“天人”關係,與中國數千年文明的“天人合一”宇宙觀和審美觀保持著根本上的一致。所謂“宅,擇也;宅擇吉處而營之也。”“風水強調”夫宅者,乃是陰陽之樞紐,人倫之軌模。……凡人所居,無不在宅……故宅者人之本,人以宅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吉;若不安,則門族衰微。”由此可見中國古人為了安居樂業和世代昌盛,就不能不注重風水,並千方百計尋找風水寶地。“宅吉則人榮”的觀念深深地烙印在中國人的腦海裏。先賢雲:卜筮不精,條於一事;醫藥不精,害於一人;地理不精,傾家滅族。可見風水在人們心中所占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風水學中對屋宅的地點選擇、朝向、內部構造設計和布局都很講究,人居於宅中,能感受到各種自然界的信息影響,而住宅可以起到調整、疏導、化解、整合各種信息的作用。屋宅時時刻刻影響著人的精神情緒、身心健康,進而影響人的事業、財運和家庭情感等各方麵。

    風水在現代生活中主要注重於對以建築為中介的以氣場和水質為代表的包括陽光、空氣、水質、地磁、聲音、色彩、溫濕度、電磁輻射和病原體是否滋生等環境因素進行考察與調整。同時,包括對環境的建築、天文、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和視覺美學等方麵參數的運用,由此創造出時時刻刻作用於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純粹自然和人工自然的良好條件。簡而言之,風水就是對環境的把握和調整,對天時、地利、人和的準確認識和運用。

    風水學主要包含三大最為重要的因素,一是大環境,即人所存在的具體時空裏的宇宙氣場狀態及能量走向;二是小環境,即人所存在的環境與人的氣場動向;三是人的德性,即人的心性,所謂“福地福人居”,福人乃是有德之人,這體現了高度的天人合一的學問。風水講究積德。有詩雲:“世人盡知穴在山,豈知穴在方寸間。”好山好水世不欠,苟非其人尋不見。富貴人家墳,葬時後輩都貧賤。迨其富貴力可求,人事極時天理變。方寸即心,也就是要多想善事。欲得陰地好,先須心地好。要求好風水,當以積德為本。若德之不修,縱使覓得好風水,後人不蒙福,反見凶禍。因為,好風水是留待有德者用的。無德者得了風水寶地,不受用,吉地會變成凶地。不修德而求好風水,譬之不耕種而求收獲,怎麽可能得到?由此可見,天人合一的宗旨在風水學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而且高度集中了哲學、倫理學於一身。

    風水學是一門集天文地理於一身研究自然與人的涉及多學科的綜合性學科。在長時間的流傳、演變過程中,風水學中被人為的摻雜了許多神秘甚至誇大的成分,同時因受習俗、觀念和保守心理的影響而致使真正的精粹部分極少傳市,導致許多謬論大行其道誤導世人,客觀地說這也成為風水被視為迷信的主要原因。

    綜觀曆史,中國曆代選定的都城地址,如洛陽、西安、開封、臨安、北京(燕京)、南京等,還有各省府、州府、縣城、各大商埠,多數地方都經過精通風水的國師共同研究精選的,這些城市多是山環水抱,所以經濟文化、科學技術、工農業生產都要發達,有的經曆千年不但不衰敗,反而更加興旺,如北京、上海、廣州等這些地方一天比一天繁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