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年前曾經過此處,隻見千萬船隻,來往如梭,笙歌之聲,徹夜不絕,實在是太平年代的一大樂事啊!

——曾國藩

曾國藩一貫主張,“已所不欲,務施於人”。為官的人,更不能以一己之好惡定度處事,而要根據事情的情理決定可否,這樣才能博得人們的信服,有利於社會。曾國藩“不禁秦淮燈舫”一事,充分說明曾國藩是按這一原則為官的。

金陵(南京),乃六朝金粉之遺。自魏晉隋唐之後,一直以其富貴繁華為天下所矚目。但迭經興衰,到後來隻剩秦淮河一帶,尚殘存著一些中古時代的風流了。明朝末年,此地出了馬湘蘭、李香君一輩色藝俱絕的名妓,傾動才流。至今讀鄭板橋的《訪畫舫》,字裏行間還感著餘香縈繞。

然而,自1851年以後,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清政府為了鎮壓起義,接連派兵攻打太平軍,秦淮河一帶受到戰爭的嚴重摧殘,變得蕭條淒涼了。直至1864年,戰爭結束後數月,當年點綴太平的畫舫、簫鼓,又漸漸地出現了。

此時,六安郡的太守塗廉訪,思想保守,對這種情形看不順眼,立即下令各縣,嚴厲禁止秦淮河的畫肪燈船。並拜謁了兩江總督曾國藩,稟報他對此事的處理。

曾國藩對這件事的態度怎樣呢?這是當時人們所關注的事情。很多人認為,他一定是主張嚴禁的。塗太守也認為他的做法一定會得到曾國藩的讚許。誰知曾國藩聽了他的稟報後,隻是不置可否地一笑,然後,對塗廉訪說道:“聽說淮河燈船,尚寥落如晨星。我多年前曾經過此處,隻見千萬船隻,來往如梭,笙歌之聲,徹夜不絕,實在是太平年代的一大樂事啊!”塗廉訪聽了以後,好比當頭澆了一盆冷水,怏怏而回。

又過了幾天,曾國藩約了幕府中的諸位僚屬,乘船遊覽“十裏秦淮”,並命江寧、上元兩個縣的縣令,設宴款待太守塗廉訪。席間,曾國藩饒有風趣地對大家說:“三十年前,我是心向遊冶而不敢遊冶;三十年後,我是心不想遊冶,而不禁別人遊冶。”停了一會,他又說:“三十年後的今天,我身為兩江總督,處理事情則不能憑一己之好惡。務要為金陵百姓恢複一個源遠流長、大家喜愛的遊樂場所,並重建一個人文薈萃、河山錦繡的江南名城。”

曾國藩不禁秦淮燈舫的態度,對大家的啟發很大,特別是對塗廉訪太守是個極大的教育,他原來下令嚴禁,後來不僅撤了禁令,還積極采取措施,號令修複雞鳴寺、莫愁湖、勝棋樓、掃葉樓等,將六朝舊跡、前明文物一一恢複,使龍盤虎踞的石頭城再放光彩。

曾國藩不禁秦淮燈舫的消息傳開後,在金陵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一時,士女歡欣,商賈雲集,荒榛斷莽之區又複白舫紅簾,日益繁華起來。無論外地的寓公或本地的土著,聞訊都漸漸聚居於此,大有一派豐樂昌盛的氣象。

立世大智慧

我身為兩江總督,處理事情則不能憑一己之好惡。務要為金陵百姓恢複一個源遠流長、大家喜愛的遊樂場所,並重建一個人文薈萃、河山錦繡的江南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