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佛印和尚和蘇東坡也可算是莫逆之交,經常和蘇東坡一起出去遊山玩水,吟詩作對,而且兩人都幽默機智。佛印雖然做了和尚,仍然非常灑脫,常與蘇東坡一起喝酒吃肉,百無禁忌,完全不受佛門清規戒律的束縛。

    有一次,佛印聽說東坡要到寺廟裏來,就趕緊叫人燒了一盤東坡愛吃的紅燒酥骨魚。魚剛剛做好,東坡也正好到了門外。

    佛印聽到東坡的腳步聲,眼睛一轉,想跟他開個玩笑。正好旁邊有一隻銅磬,於是他順手就把做好的魚藏進了這個磬中。

    而蘇東坡在門外就聞到了魚的香味,滿以為又有魚肉吃了,但是進來一看,飯桌上沒有魚,而香案上的銅磬卻倒扣著,於是他一下就明白了,但卻裝作不知道。他一坐下來就開始唉聲歎氣,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

    這是怎麽回事呢?佛印感到奇怪了。他知道東坡素來就是個樂天派,笑口常開,今天怎麽這麽反常啊?不由得關切起來:“大詩人,為何愁眉不展呀?”

    蘇東坡歎了口氣回答說:“哎!你有所不知,早上有人出了一個上聯,要我對下聯,我整整想了一個早上,才對出四個字,所以心煩。”

    佛印疑惑地問:“不知上聯怎麽寫?”

    “向陽門第春常在。”

    佛印聽了覺得好笑,這副對聯不是早已老掉牙了麽?誰人不曉啊,莫非他想存心耍我?想著,佛印就想靜觀其變,先看看他葫蘆裏賣的什麽藥,於是他也裝作若無其事地接著往下問:“那麽,對出那四個字呀?”

    “積——善——人——家。”東坡故意慢慢地一字一頓地念出來。

    佛印不假思索地大聲接著說:“慶——有——餘。”聽到這裏,東坡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既然磬(慶)裏有魚(餘),為什麽不早拿出來嚐嚐呢。”直到這個時候,佛印才知道中計了。兩人相視一笑,開懷暢飲起來。

    從這個蘇東坡與佛印的故事中,可以看到知己朋友之間的相互玩笑,不僅可以活躍氣氛,還能培養默契,消除彼此之間的矛盾和誤會,增強彼此間的信任度,讓友誼天長地久。

    法國著名的作家小仲馬有個朋友的劇本上演了,朋友邀請小仲馬同去觀看。小仲馬坐在最前麵,總是回頭數:“一個,兩個,三個……”

    “你在幹什麽呀?”朋友問。

    “我在幫你數打瞌睡的人。”小仲馬風趣地說。

    後來,小仲馬的《茶花女》公演了。他便邀請朋友同來看自己劇本的演出。這次,那個朋友也回過頭來找打瞌睡的人,好不容易也找到一個,就說:“朋友,今晚也有人打瞌睡呀!”

    小仲馬看了看打瞌睡的人說:“你不認識這個人嗎?他是上次看你的戲睡著的,至今還沒醒呢!”

    朋友之間不需要虛假的客套,互相打趣、甚至嘲諷一番反能增進友情。所以,一言而之,幽默能使你的朋友遍天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