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現在來說吧,陸琴隻是拜訪了七八個師伯,還有那麽多的師伯師叔沒有去尋找。

    一月過後,周波將和陸琴的師兄們、聞陸等人,分成三批人馬,再次踏上前往各個省份的圈地過程。

    買地可是要付出真金白銀的,即使是再怎麽分期付款,為了早日開展逍遙快遞的業務,資金仍舊需要快速的到位。

    多虧郭泰明的紅海工廠在二月就會投入生產,三月正式穩定生產,蕭奇才能從DreamPad裏麵拿出大筆的資金,源源不斷的供給逍遙快遞。

    買地下來後,各個快遞分公司的倉庫、配備等等,蕭奇早已有了詳細的規劃。

    這種統一的策劃,雖然前期費力比較多一點,但一旦形成了一種默契,那麽以後越運轉就快捷,為打敗其它的競爭對手立下汗馬功勞。

    可是,物流園區的修建、人員的招募培訓、設備的購買等等,還是需要時間的。

    3000億的資金投下去,起碼也得等到2007年的6月才能開始整體運營,然後一年半載之內別想有什麽盈利,這種寂寞虧損期,也需要有一顆大心髒,才能扛得住。

    幸好蕭奇從來沒有想過做一錘子買賣。

    他最向往的就是把華國的產業空心化扭轉過來,用自己的實際力量,去帶動華國的實體經濟進步。

    物流公司正好就是這樣的實體經濟,雖然前期沒有房地產、股票基金等炒作的利潤高,但長期下來,利潤還是不錯。

    最關鍵的是,物流公司對國家對人民所帶來的好處,遠遠大過於這些炒作類型的產業,用“利國利民”來說,毫不為過。

    在席間的時候,蕭奇也對大家未來的職務,做出了安排。

    聞陸、高全才、孫大明三人,作為逍遙快遞的核心管理人員,將分別管轄北方、東南和中西部三塊區域,職務是副董事長兼大區總經理。

    當然了,他們管轄的範圍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為了防止一些惰**件的發生,三人每三年會互相調任區域一次,他們手下的62名經理、主管等人員,也會在相應的時間的換人。

    至於陸琴的師伯、師叔們,經過詳細的了解,也很看重逍遙快遞以後的發展,所以他們也會帶著徒弟們加入進來,成為快遞的中堅力量。

    而逍遙快遞的董事長,蕭奇交給了陸琴來擔當。

    原因很簡單,逍遙快遞現在內定的上萬名員工、數百個小區域經理和主管們,幾乎全是陸琴的師伯師叔們的弟子,沒有一個他們熟悉的人在公司裏坐鎮高位,恐怕他們自己也不怎麽安心。

    陸琴沒有管快遞公司的興趣,但有她在,總會讓她的師叔師伯們安心一些,公司的內部團結也會更好一些。

    對於蕭奇的決定,包括周波和餘珊珊在內的大家都沒有異議。

    如此一來,逍遙快遞的大體骨架,便也搭建了起來。RS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