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觥、尊、杯等都是我國古代的酒器。這些質料不同、造型各異、工藝考究的飲具,既反映了不同時代器皿製造工藝技術的發展水平,也從一個側麵反映了各個時期飲食風習的特色。

爵是青銅器時代具有代表性的酒器,盛行於商、周兩代。它的造型非常別致:有三隻高足將爵身撐起,爵口有槽形的“流”,槽邊有兩個對稱的柱。其形象很像一隻昂首翹尾的雀。爵足、爵身周圍乃至“流”的背麵都雕飾著精細的花紋圖案。據說這種形狀像雀的酒器,取的是雀鳴“節節足足”的意思,以增加飲宴的情趣;又說雀能飛,不沉溺於酒,具有警戒人們飲酒應有節製,不宜過量的意思。

爵在周代又是體現禮製的“禮器”。《儀禮》、《禮記》中不少章節都提到“爵”的使用。《禮記·禮器》中在講到有的器物以小為貴時稱:“宗廟之祭,貴者獻以爵,賤者獻以散”,就是說當時這種隻容一升的爵,體現了尊貴的意思。

爵在商、周以青銅鑄造,以後也有以銀、金鑄造,或以玉雕刻。由於爵在商、周的一千多年中是代表性的酒器,後代便把爵作為酒器之總稱。漢唐以後詩文中所說的“爵”當然不一定確指這種三足,有流的爵。

觥是用兕牛角雕刻而成的飲酒器皿。古時人們對兕牛角非常珍視,並且賦予它以神密的色彩,因此貴族階級就別出心裁地用兕牛角作原料,雕刻成酒具,以顯其尊貴。觥的雕刻要求是必須在一端刻成犀牛頭的形狀,也有刻成龍頭形狀或其他獸頭形狀的。這種酒器因下邊無足,必須另設底座,將觥置於座上方可酌酒。

觥作為酒器,早在周代就已進入筵宴間。《詩·周南·卷耳》裏就有“我姑酌彼兕觥”的詩句。《禮圖》中說“觥大七升,以兕角為之。”

事物往往以稀奇而出名。這種用兕牛角製造的觥,在任何朝代也不是普遍流行的酒器,但卻被曆代文人用來作為高級酒器的代稱,甚至引申為“酒”的同義語。例如把“酒令”稱為“觥令”,把司酒令的人稱為“觥使”,唐詩人杜牧《醉後題僧院》詩“觥船一樣百分空”中的“觥船”即指載酒的船,並非載觥的船。人們常以“觥籌交錯”來形容筵席間飲酒的盛況。

尊也是古代常用的酒具。商、周時的尊,多以青銅鑄造,一般為高足、鼓腹、移口形。以後宮廷或達官貴人也有以金、銀鑄造,也有方形、移口的。

杯是自古迄今一直沿用的酒器(也作茶具)。杯的形製多種多樣,有方有圓,有鳥獸形,有花果形,千姿百態;就質料而言,春秋戰國以前,主要是陶杯和銅杯,之後以瓷杯最為普遍,富貴人家講究金、銀、玉杯,也有以貝殼、琥珀、玳瑁,瑪瑙為飾的酒杯。後唐莊宗曾以金黃色的橙子剖開挖去內穰作為酒杯,叫做“軟金杯”。